是时,二千石长吏有能政者,有雒阳令渤海任峻、冀州刺史京兆苏章、胶东相陈留吴祐。雒阳令自王涣之后,皆不称职。峻能选用文武吏,各尽其用,发奸不旋踵,民间不畏吏,其威禁猛于涣,而文理政教不如也。章为冀州刺史,有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欲案其奸臧,乃主太守为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章曰:“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举正其罪,州境肃然。后以摧折权豪忤旨,坐免。时天下日敝,民多愁苦,论者日夜称章,朝廷遂不能复用也。祐为胶东相,政崇仁简,民不忍欺。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曰:“掾以亲故受污秽之名,所谓‘观过斯知仁矣。’”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资治通鉴 ·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是时,二千石长吏有能政者,有雒阳令渤海任峻、冀州刺史京兆苏章、胶东相陈留吴祐。 雒阳令自王涣之后,皆不称职。峻能选用文武吏,各尽其用,发奸不旋踵,民间不畏吏,其威禁猛于涣,而文理政教不如也。

注释:此时,在洛阳当官的二千石级别的官员中,有能施政的人,他们分别是雒阳令渤海人任峻、冀州刺史京兆人苏章、胶束相陈留人吴佑。 自王涣之后,雒阳令都没有能胜任自己的职责。峻能选拔并使用文武官吏,让他们各自尽到自己的作用,发现奸邪之人的速度非常快,民众对官吏没有敬畏之心,但是峻的威势和禁令却比王涣严厉得多,但是治理政务的方法却没有他好。

译文:“当时”指代的是东汉末年时期,“二千石级别”是指官职,“长吏”是指地方长官。“雒阳令”是指洛阳县的县令,“渤海”是指地名,“任峻”是人名,“冀州刺史”是指在冀州担任刺史一职,“京兆”是指地名,“苏章”是人名,“胶束相”是指官职,“陈留”是指地名,“吴佑”是人名。“自王涣之后”指的是自东汉献帝即位以来的时期,“都称职”是指都能胜任自己的职责。“选”是指选拔的意思,“各尽其用”是指让每个官吏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发奸不旋踵”是指快速查处犯罪行为。“民间不畏吏”是指民众对官吏不再畏惧。“威严”“猛于涣”是指峻比王涣更有威严。“文理政教不如”是指治理政务的方法不如王涣。

赏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当时洛阳地区的一些官员如何施政,以及他们的不同表现。其中任峻能够选拔并使用文武官吏,使他们各自尽到自己的作用,发现奸邪之人的速度非常快,民众对官吏没有敬畏之心,但是峻的威势和禁令却比王涣严厉得多。苏章作为冀州刺史,能够查处贪官污吏,为百姓谋福利。而吴佑作为胶束相,则注重仁德简约的治理方式,深受百姓的爱戴。这些官员们的不同做法反映了不同的施政理念和风格,展现了他们在施政中的不同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