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协洽,尽昭阳作噩,凡三年。
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公元一九一年)
春,正月,辛丑,赦天下。
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韩馥、袁绍以书与袁术曰:“帝非孝灵子,欲依绛、灌诛废少主、迎立代王故事,奉大司马虞为帝。”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有长君,乃外托公义以拒之。绍复与术书曰:“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术答曰:“圣主聪睿,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乃云今上‘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馥、绍竟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污邪!”固拒之。馥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欲奔匈奴以自绝,绍等乃止。
”`
资治通鉴 · 卷六十 · 汉纪五十二
起重光协洽,尽昭阳作噩,凡三年。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公元一九一年)春,正月,辛丑,赦天下。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韩馥、袁绍以书与袁术曰:“帝非孝灵子,欲依绛、灌诛废少主、迎立代王故事,奉大司马虞为帝。”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有长君,乃外托公义以拒之。绍复与术书曰:“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术答曰:“圣主聪睿,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乃云今上‘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馥、绍竟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污邪!”固拒之。馥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欲奔匈奴以自绝,绍等乃止。
译文:
《资治通鉴》记载,汉纪五十二记载着从起重光协洽到昭阳作噩这一段时间的三年历史。在东汉献帝的初平二年(辛未年),即公元191年春天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当时,关东地区的将领们讨论了一个问题:由于朝廷年轻,受到董卓的威胁,而且远离中原地区,他们无法确定朝廷的命运和安危。与此同时,幽州的牧守刘虞,是皇室的亲戚且被认为是贤明的人。他希望与袁绍等人一起拥立刘虞为皇帝。曹操则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联合各地的兵力并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是因为他们遵循的是道义的原则。然而,现在因为年轻的皇帝年幼且体弱多病,被奸臣董卓控制,这不是有像昌邑王那样亡国的先例,但如果突然改变了这种状况,那么天下将会如何呢?因此,曹操劝告大家应该向北称臣。韩馥、袁绍为了表达对董卓的不满,写信告诉袁术说:“皇帝并不是孝灵帝的亲生儿子,我们想效仿古代的做法,依据绛侯周勃和灌夫的故事来废黜年少的皇帝,然后拥护代替他的大司马刘虞即位。”然而袁术内心已经产生了不臣的想法,不希望出现一个强有力的君主,于是他对外表示支持这些将领们,但实际上却是用公共的名义来抵制他们的行动。袁绍又给袁术写了一封信说:“现在西边有一个年幼的皇帝,他不是刘姓血脉的后代,所有的官员和下属都讨好董卓,我们怎么能再相信他们呢?我们应该派军队驻扎在关键的关口要塞,这样他们就会自己困窘而死。我们应该在东方建立一位圣明的君主,这样才能带来太平盛世,你为什么要怀疑这件事呢?另外,你的家族已经被杀害了,你还想念子胥能再次向北方叩拜吗?”袁术回答:“陛下是一位聪明睿智的君主,具有周成王那样的品质。而董卓正是在混乱时期威服百官,这是汉朝的一次小的灾难。您却说现在是陛下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这难道不是对历史的歪曲吗?又说‘你们家族已经被杀害了’,这难道是国家的行为吗?您心怀赤诚之心,立志消灭董卓,却不明白这其中的真正含义!”刘虞最终拒绝了这些将领们的提议。韩馥和袁绍又请求刘虞兼任尚书令,接受皇帝的命令来颁发爵位和任命官职,但刘虞再次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他们想要逃亡到匈奴去以避免与汉朝决裂,于是袁绍等人才停止了这个提议。
赏析:
这篇文章详细记录了东汉初年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关东将领们对于朝廷年轻、受董卓威胁的局面进行讨论并试图解决危机。文章描绘了曹操、刘虞、韩馥、袁绍等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各自的政治策略。通过对这段历史事件的叙述,不仅展现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还反映了各个政治力量之间相互博弈的过程和结果。同时,通过曹操的言论和行动,也展现了他在关键时刻坚持道义原则的态度和勇气。整个事件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也展示了人们对于未来政权稳定和发展的渴望以及努力寻求解决方案的智慧和决心。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东汉末年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梁孝王度与梁哀王之家臣中涓等谋王,中涓等坏囚用王孙理。
译文:
梁孝王刘度和梁哀王的家臣中涓等人密谋篡位称王,中涓等人采用欺骗的方法迫使王孙投降从而获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