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在雒阳,袁绍等诸军皆畏其强,莫敢先进。曹操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倚王室,据旧京,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遂引兵西,将据成皋,张邈遣将卫兹分兵随之。进至荥阳汴水,遇卓将玄菟徐荣,与战,操兵败,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操,操不受。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操,夜遁去。荣见操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操到酸枣,诸军十馀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操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能听吾计,使渤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不进,失天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操乃与司马沛国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得千馀人,还屯河内。顷之,酸枣诸军食尽,众散。刘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青州刺史焦和亦起兵讨董卓,务及诸将西行,不为民人保障,兵始济河,黄巾已入其境。青州素殷实,甲兵甚盛,和每望寇奔北,未尝接风尘、交旗鼓也。性好卜筮,信鬼神。入见其人,清谈干云,出观其政,赏罚淆乱,州遂萧条,悉为丘墟。顷之,和病卒,袁绍使广陵臧洪领青州以抚之。

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汉纪五十一,是关于东汉末年的历史记载,其中包含了众多关键事件与人物。以下为该段文字的逐句释义及其翻译:

  1. 董卓在雒阳
  • 原句:“卓在洛,袁绍等诸军皆畏其强,莫敢先进。”
  • 译文:董卓在洛阳,袁绍等人的军队都害怕他的势力强大,没有人敢率先前进。
  • 注释:董卓,东汉末年著名的军阀,掌握大权时对朝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 曹操曰
  • 原句:“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
  • 译文:曹操说:“发动正义之师去讨伐暴乱,军队已经联合起来,诸位还有什么疑虑吗?假使董卓依靠王室的支持,占据旧京洛阳,向东面对天下,尽管他采用不道德的方式统治,也足以成为祸害。现在董卓焚烧皇宫,劫持天子,让全国震惊,不知道应该归向何处,这是上天要灭亡董卓的时刻。如果一战就能平定天下。”
  • 注释:曹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言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董卓的不满和期望能通过武力消灭董卓。
  1. 进至荥阳汴水
  • 原句:“操将西,将据成皋,张邈遣将卫兹分兵随之。进至荥阳汴水,遇卓将玄菟徐荣,与战,操兵败,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
  • 译文:曹操带兵向西进发,准备占据成皋,张邈派将领卫兹分出一支兵马跟随。他们到达荥阳、汴水时,遭遇董卓的将领玄菟将军徐荣,两军交战,曹操的军队战败,为流箭射中,曹操乘坐的马也被射伤。
  • 注释:玄菟将军徐荣是董卓麾下的一名将领,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
  1. 操责让之
  • 原句:“操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能听吾计,使渤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
  • 译文:曹操责备并责备他们,然后提出计谋说:“各位如果能听从我的计划,就派遣渤海人带领河内的士兵前往孟津,酸枣的军队守卫成皋,占据敖仓,阻塞轘辕、太谷这些要害地带,全面控制那些危险的地方,让袁将军率领南阳的军队进入华山、析县,进入武关,以此来震动三辅地区。他们都修筑高墙深壕,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增加假象迷惑敌军。显示天下形势,顺从正义一方进行征伐叛逆一方,这样便可以立即平定叛乱。”
  • 注释:这里的“□能听吾计”是曹操用来激励手下将领的一种方式。
  1. 青州牧焦和
  • 原句:“操乃召沛国夏侯惇诣扬州募兵,得千馀人,还屯河内。顷之,酸枣诸军食尽,众散。刘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
  • 译文:曹操于是召集沛国人夏侯惇到扬州去招募士兵,获得了一千多人,返回驻地驻扎在黄河边。不久,酸枣的军队粮食耗尽,士兵们离散了。刘岱与桥瑁关系不好,刘岱杀了桥瑁,任命王肱担任东郡太守。
  • 注释:这里描述了曹操调动军队的过程以及军队内部的分裂情况。

这段历史记录展示了曹操如何利用政治智慧、军事策略和人际关系来对抗强大的对手董卓,并最终平定了叛乱。同时,也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对于和平稳定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