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主勒寝疾,中山王虎入侍禁中,矫诏,群臣亲戚皆不得入;疾之增损,外无知者。又矫诏召秦王宏、彭城王堪还襄国。勒疾小廖,见宏,惊曰:“吾使王处籓镇,正备今日,有召王者邪,将自来邪?有召者,当按诛之!”虎惧曰:“秦王思慕,暂还耳,今遣之。”仍留不遣。数日,复问之,虎曰:“受诏即遣,今已半道矣。”广阿有蝗,虎密使其子冀州刺史邃帅骑三千游于蝗所。
秋,七月,勒疾笃,遗命曰:“大雅兄弟,宜善相保,司马氏,汝曹之前车也。中山王宜深思周、霍,勿为将来口实。”戊辰,勒卒。中山王虎劫太子弘使临轩,收右光禄大夫程遐、中书令徐光,下廷尉,召邃使将兵入宿卫,文武皆奔散。弘大惧,自陈劣弱,让位于虎。虎曰:“君终,太子立,礼之常也。”弘涕泣固让,虎怒曰:“若不堪重任,天下自有大义,何足豫论!”弘乃即位。大赦。杀程遐、徐光。夜,以勒丧潜瘗山谷,莫知其处。己卯,备仪卫,虚葬于高平陵,谥曰明帝,庙号高祖。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史书。它通过对历史的详细记载,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兴衰和变迁,对于研究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在这部史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赵主勒、中山王虎等人的精彩故事。
赵主勒,即后赵的开国君主石勒,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石勒在位期间,建立了强大的后赵政权,为中国北方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的统治手段残酷无情,对异己分子进行大肆屠杀,这也使他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中山王虎,即石虎,是后赵时期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在石勒去世后,接任了后赵国君的位置。然而,他的执政方式同样充满争议,他通过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同时也对那些反对他的人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他的这些行为,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资治通鉴》还详细记载了中山王虎的一系列事迹。例如,他在石勒死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使用阴谋诡计,如矫诏召秦王宏、彭城王堪回襄国;以及利用蝗灾的机会,密令其子冀州刺史邃帅骑三千游于蝗所等。这些事件不仅揭示了中山王虎的残暴和狡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资治通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赵主勒和中山王虎生平和影响的视角。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光辉与黑暗面,也让我们认识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历史背景。通过深入研究这部史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社会变革的过程。
赏析: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详实的编年体通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刻的历史见解。通过对赵主勒和中山王虎等历史人物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变迁和社会矛盾。同时,这部史书也提醒我们,历史的真相往往比表面更为复杂,需要我们用更全面的眼光去审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