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吕护退守小平津,中流矢而卒。燕将段崇收军北渡,屯于野王。邓遐进屯新城。八月,西中郎将袁真进屯汝南,运米五万斛以馈洛阳。
冬,十一月,代王什翼犍纳女于燕,燕人亦以女妻之。
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庾希自下邳退屯山阳,袁真自汝南退屯寿阳。
孝宗穆皇帝下兴宁元年(癸亥,公元三六三年)
春,二月,己亥,大赦,改元。
三月,壬寅,皇太妃周氏薨于琅邪第。癸卯,帝就第治丧,诏司徒会稽王昱总内外众务。帝欲为太妃服三年,仆射江A170启:“于礼,应服缌麻。”又欲降服期,A170曰:“厌屈私情,所以上严祖考。”乃服缌麻。
夏,四月,燕宁东将军慕容忠攻荥阳太守刘远,远奔鲁阳。
五月,加征西大将军桓温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假黄钺。温以抚军司马王坦之为长史。坦之,述之子也。又以征西掾郗超为参军,王珣为主簿,每事必与二人谋之。府中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温气概高迈,罕有所推。与超言,常自谓不能测,倾身待之,超亦深自结纳。珣,导之孙也,与谢玄皆为温掾,温俱重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玄,奕之子也。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的逐句翻译及注释:
- 原文:秋,七月,吕护退守小平津,中流矢而卒。燕将段崇收军北渡,屯于野王。邓遐进屯新城。八月,西中郎将袁真进屯汝南,运米五万斛以馈洛阳。
- 译文:秋季,七月,吕护撤退并守卫小平津,因中流箭身亡。燕国将领段崇带领军队向北渡过黄河,驻扎在野王;邓遐则进军新城。八月份,西中郎将袁真率军进驻汝南,运送五万斛粮食供给洛阳。
- 原文:冬,十一月,代王什翼犍纳女于燕,燕人亦以女妻之。
- 译文:冬季,十一月,代王什翼犍向燕国的女儿许配,燕人也将女儿许配给代王。
- 原文: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 译文:十二月初五,出现日食。
- 原文:庾希自下邳退屯山阳,袁真自汝南退屯寿阳。
- 译文:庾希从下邳撤退并驻守山阳,袁真则从汝南撤退并驻扎在寿阳。
- 原文:孝宗穆皇帝下兴宁元年(癸亥,公元三六三年)
- 译文:孝宗穆帝下一年的年份是兴宁元年(癸亥,公元三六三年)。
- 原文:春,二月,己亥,大赦,改元。
- 译文:春季,二月,己亥日实行大赦,更名年号。
- 原文:三月,壬寅,皇太妃周氏薨于琅邪第。癸卯,帝就第治丧,诏司徒会稽王昱总内外众务。帝欲为太妃服三年,仆射江A170启:“于礼,应服缌麻。”又欲降服期,A170曰:“厌屈私情,所以上严祖考。”乃服缌麻。
- 译文:三月壬寅日,皇太妃周氏逝世于琅邪第。乙卯日,皇帝在住所办理丧事,下诏司徒会稽王昱总管朝廷内外事务。皇帝希望为太妃服丧三年,但是仆射江A170建议:“按照礼仪规定,应当穿缌麻。”皇帝又打算降低丧服的标准,但江A170说:“这样委屈了私人情感,是为了对祖先表示严肃。”于是皇帝决定穿缌麻。
- 原文:夏,四月,燕宁东将军慕容忠攻荥阳太守刘远,远奔鲁阳。
- 译文:夏季,四月,燕国的宁东将军慕容忠进攻荥阳太守刘远,刘远逃往鲁阳。
- 原文:五月,加征西大将军桓温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假黄钺。温以抚军司马王坦之为长史。坦之,述之子也。又以征西掾郗超为参军,王珣为主簿,每事必与二人谋之。府中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温气概高迈,罕有所推。与超言,常自谓不能测,倾身待之,超亦深自结纳。珣,导之孙也,与谢玄皆为温掾,温俱重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玄,奕之子也。
- 译文:五月,授予征西大将军桓温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各军、录尚书事,赐予黄钺作为权力象征。桓温任命抚军司马王坦之为长史。王坦之是王述的儿子。又任命征西掾郗超为参军,王珣为主簿,每次事情都与这两人商量。府中流传着一句话:“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桓温为人气概不凡,很少推让别人。他与郗超谈话时,经常自认为猜不透郗超的心思,非常谦卑地对待他,郗超也因此非常感激地与他结交。王珣是谢安的孙子,与谢玄都是桓温手下的官员,桓温对他们都很器重。他说:“谢掾年满四十岁必定能担任高官显爵,王掾将来一定会成为显赫的人物,他们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谢玄是谢安的孙子。
通过对《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的逐句翻译及注释,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的内容,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社会的政治动态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