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中郎将袁真都督司、冀、并三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庾希都督青州诸军事。
癸卯,燕人拔密城,刘远奔江陵。
秋,八月,有星孛于角、亢。
张玄靓祖母氏卒,尊庶母郭氏为太妃。郭氏以张天锡专政,与大臣张钦等谋诛之。事泄,钦等皆死。玄靓惧,以位让天锡,天锡不受。右将军刘肃等劝天锡自立。闰月,天锡使肃等夜帅兵入宫,弑玄靓,宣言暴卒,谥曰冲公。天锡自称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时年十八。尊母刘美人曰太妃。遣司马纶骞奉章诣建康请命,并送御史俞归东还。
癸亥,大赦。
冬,十月,燕镇南将军慕容尘攻陈留太守袁披于长平;汝南太守硃斌乘虚袭许昌,克之。
代王什冀犍击高车,大破之,俘获万馀口,马、牛、羊百馀万头。
以征虏将军桓冲为江州刺史。十一月,姚襄故将张骏杀江州督护赵毘,帅其徒北叛;冲讨斩之。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三》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本卷主要讲述了晋穆帝时期的政治、军事和一些社会事件。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癸卯:这一天是农历的日期,与干支纪年法结合时表示为庚甲日,具体为正月二十日。此日发生了重要的政治变动,即前燕国主慕容俊在大阅之后决定让大司马慕容恪和司空阳骛统领军队攻打东晋(晋)。
  • 燕人拔密城:指的是前燕的军队攻占了位于今河北一带的城池——密城。这一军事行动表明前燕国的军事力量正在增强,并试图扩大其疆域。
  • 刘远奔江陵:刘远在此次战事中被迫逃离了江陵,可能是由于战局不利或被敌方逼迫而逃亡。江陵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因此刘远的逃跑也反映了当时地区间紧张的军事对抗。
  • 秋八月,有星孛于角、亢:秋季的八月,天空出现了异常天象,即“星孛”,这是一种天文现象,通常预示着不祥之兆。此句可能表达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不稳定因素的关注和担忧。
  • 张玄靓祖母卒,尊庶母郭氏为太妃:在这段时间内,张玄靓的祖母去世,张玄靓为了表示孝道,将他的庶母郭氏晋升为太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尊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以及权力继承中的亲情纽带。
  • 郭氏以张天锡专政,与大臣张钦等谋诛之:郭氏作为太妃,可能与张天锡共同策划了一场政变。这场政变旨在推翻张天锡的专政,并恢复朝廷的稳定。然而,由于计划泄露,张钦等人都被处死。这表明了政治阴谋的风险以及权力斗争中的残酷性。
  • 玄靓惧,以位让天锡,天锡不受:张玄靓在得知政变计划后感到恐慌,他试图通过让出皇位来平息局势。但张天锡并没有接受这个提议,而是选择了继续掌权。这反映了张天锡对权力的执着以及对政变的不屑一顾。
  • 右将军刘肃等劝天锡自立:右将军刘肃等人看到形势不利于张天锡,于是建议他自立为王。这一建议得到了部分官员的支持,他们希望张天锡能够重新掌握朝政,摆脱外部势力的干扰。
  • 闰月,天锡使肃等夜帅兵入宫,弑玄靓,宣言暴卒,谥日冲公:闰月,也就是闰十二月,张天锡派遣刘肃等人在夜间率领军队进入皇宫,杀害了张玄靓。他们对外宣称张玄靓是因疾病突然去世,并给他的谥号为“冲公”。这一行为标志着张天锡已经完全控制了局势,并且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革。
  • 天锡自称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时年十八:张天锡在自立之后,自封为“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等官职。这些称号都是他对自己权力的认可和对国家控制的展示。同时,他也给自己加上了“西平公”的称号,显示了他的地缘政治地位。
  • 尊母刘美人曰太妃:张天锡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他的亲母刘美人加封为太妃。这样的尊称体现了他对母亲的孝顺以及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 遣司马纶骞奉章诣建康请命,并送御史俞归东还:张天锡派遣司马纶骞带着奏章前往建康(今江苏南京)请求批准,并送回了御史俞返回东都洛阳。这表明他在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同时也在履行与建康之间的朝贡关系。

这段历史描绘了晋穆帝升平四年(公元360年)的前燕国主慕容俊及其子张天锡的政治斗争和个人野心。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汇、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可以深入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变迁,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和焦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