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坚命公国各置三卿,并馀官皆听自采辟,独为置郎中令。富商赵掇等车服僭侈,诸公竞引以为卿。黄门侍郎安定程宪言于坚,请治之。坚乃下诏称:“本欲使诸公延选英儒,乃更猥滥如是!宜令有司推检,辟召非其人者,悉降爵为侯,自今国官皆委之铨衡。自非命士已上,不得乘车马;去京师百里内,工商皁隶,不得服金银、锦绣。犯者弃市!”于是平阳、平昌、九江、陈留、安乐五公皆降爵为侯。
孝宗穆皇帝下兴宁三年(乙丑,公元三六五年)
春,正月,庚申,皇后王氏崩。
刘卫辰复叛代,代王什翼犍东渡河,击走之。
什翼犍性宽厚,郎中令许谦盗绢二匹,什翼犍知而匿之,谓左长史燕凤曰:“吾不忍视谦之面,卿慎勿泄。若谦惭而自杀,是吾以财杀士也。”尝讨西部叛者,流矢中目;既而获射者,群臣欲脔割之,什翼犍曰:“彼各为其主斗耳,何罪!”遂释之。
以下是诗句、译文、关键词注释的逐条输出:
- 诗句:“秦王坚命公国各置三卿,并馀官皆听自采辟,独为置郎中令。”
- 译文:秦王苻坚下令,各个公国设立三卿职位,其他的官职则由自己挑选。只有设置郎中令这一职务,是专门给某个人设立的。
- 关键词:秦王坚,公国,三卿,余官,郎中令。
- 诗句:“富商赵掇等车服僭侈,诸公竞引以为卿。”
- 译文:富商赵掇等人的车服过于奢侈,许多公侯都争相邀请他们担任卿。
- 赏析:这里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阶级的奢华生活和对权力地位的追求。
- 诗句:“黄门侍郎安定程宪言于坚,请治之。”
- 译文:黄门侍郎安定的程宪向苻坚进言,请求惩治赵掇等人的奢侈行为。
- 赏析:通过大臣的进言,反映出社会对于官员行为的监督和要求。
- 诗句:“秦王坚乃下诏称:‘本欲使诸公延选英儒,乃更猥滥如是!’”
- 译文:秦王苻坚于是下诏书说:“本来想让各位公侯选拔英才儒士,却反而这样不恰当!”
- 赏析:反映了皇帝对官员行为的期望与失望。
- 诗句:“宜令有司推检,辟召非其人者,悉降爵为侯,自今国官皆委之铨衡。”
- 译文:应该让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对于那些不合格的人进行罢免,将他们的爵位降为侯爵,今后所有的国官都要经过公正的选拔和考核。
- 赏析:强调了选拔官员的重要性和公正性,体现了对官员品行和能力的严格要求。
- 诗句:“自非命士已上,不得乘车马;去京师百里内,工商皂隶,不得服金银、锦绣。”
- 译文:不是朝廷命官以上的官员,不能乘坐马车;离京城一百里以内,工商业者和仆人,不得穿戴金银和锦绣服饰。
- 赏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对不同阶层人士身份的象征性规定。
- 诗句:“犯者弃市!”
- 译文:违反这些规定的人将被处以死刑。
- 赏析:这是对违规行为的严厉惩罚,体现了法治精神和社会道德的要求。
- 诗句:“孝宗穆皇帝下兴宁三年(乙丑,公元三六五年)春,正月,庚申,皇后王氏崩。”
- 译文:晋穆帝升平四年(庚申,公元360年)春季,正月,庚申日,皇后王氏去世。
- 赏析: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及人物,为我们提供了历史背景。
- 诗句:“刘卫辰复叛代,代王什翼犍东渡河,击走之。”
- 译文:刘卫辰再次反叛代国,代王拓跋什翼犍率军东渡黄河,将其击败。
- 赏析:描述了代国君主在对外战争中的成功,体现了他的政治军事才能。
- 诗句:“什翼犍性宽厚,郎中令许谦盗绢二匹,什翼犍知而匿之,谓左长史燕凤曰:‘吾不忍视谦之面,卿慎勿泄。若谦惭而自杀,是吾以财杀士也。’尝讨西部叛者,流矢中目;既而获射者,群臣欲脔割之,什翼犍曰:‘彼各为其主斗耳,何罪!’遂释之。”
- 译文:拓跋什翼犍性格宽厚,郎中令许谦偷走了两匹绢布,但什翼犍知道后将其隐瞒起来。他对左长史燕凤说:“我不忍心看到许谦的脸,你千万不要泄露出去。如果许谦惭愧并自杀了,那是我用财物杀死了一个士人啊。有一次讨伐西部叛乱的人时,流矢射中了他的眼睛;后来抓获了射箭的人,群臣想要把他切成肉块。拓跋什翼犍说:‘他们各为其主作战而已,有什么罪!’于是放了他们。’”
- 赏析:这段描绘了拓跋什翼犍在处理贪污腐败问题时的宽容大度以及他在战争中对待部下的仁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