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协洽,尽旃蒙大渊献,凡五年。
太宗简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公元三七一年)
春,正月,袁瑾、硃辅求救于秦,秦王坚以瑾为扬州刺史,辅为交州刺史,遣武卫将军武都王鉴、前将军张蚝帅步骑二万救之。大司马温遣淮南太守桓伊、南顿太守桓石虔等击鉴、蚝于石桥,大破之,秦兵退屯慎城。伊,宣之子也。丁亥,温拔寿春。擒瑾及辅并其宗族,送建康斩之。
秦王坚徙关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于关中,处乌桓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渑池。诸因乱流移、欲还旧业者,悉听之。
二月,秦以魏郡太守韦钟为青州刺史,中垒将军梁成为兗州刺史,射声校尉徐成为并州刺史,武卫将军王鉴为豫州刺史,左将军彭越为徐州刺史,太尉司马皇甫覆为荆州刺史,屯骑校尉天水姜宇为凉州刺史,扶风内史王统为益州刺史,秦州刺史西县侯雅为使持节、都督秦、晋、凉、雍州诸军事、秦州牧,吏部尚书杨安为使持节、都督益、梁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复置雍州,治蒲阪;以长乐公丕为使持节、征东大将军、雍州刺史。成,平老之子;统,擢之子也。坚以关东初平,守令宜得人,令王猛以便宜简召英俊,补六州守令,授讫,言台除正。

”`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三 · 晋纪二十五

起重光协洽,尽旃蒙大渊献,凡五年。

太宗简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公元371年)

春,正月,袁瑾、朱辅求救于秦,秦王坚以瑾为扬州刺史,辅为交州刺史,遣武卫将军武都王鉴、前将军张蚝帅步骑二万救之。

在古代的行政体系中,刺史是地方的重要官职,负责管理当地的政务和治安。因此,袁瑾和朱辅请求秦国救援时,秦王苻坚任命他们为地方官,派遣武都王鉴和张蚝带领军队前去帮助他们。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秦王苻坚对袁瑾和朱辅的信任,也显示了当时国家对于边疆安定的重视。

译文:
春季,正月,袁晏与朱辅向秦国求援,秦王苻坚任命袁晏为扬州刺史,朱辅为交州刺史,并派遣武都王苻鉴和前将军张蚝率两万兵马前去救援。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事件,其中涉及到了秦王苻坚派遣将领去救助两位被秦国任命为地方官的求援者的故事。诗中的“重光协洽”意味着和谐繁荣,而“尽旃蒙大渊献”则表达了一种慷慨解囊、无私奉献的精神。诗中还描绘了秦王苻坚对待这两位求援者的高度重视,他不仅任命他们为高官,还派兵前往援助,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坚定承诺。

注释:

  • 起重光协洽:这是《资治通鉴》的序言部分,用来表明编撰这部史书的目的和意义。在这里,”重光”指的是恢复以往的荣耀,”协洽”表示和睦协调。整句话的含义是希望历史能够记录下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和平与繁荣。
  • 尽旃蒙大渊献:这里的”旃蒙”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地区,“大渊献”则可能是指该地区的重大贡献或发现。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某种重要的成就或发现,但由于没有详细的上下文信息,我们只能推测其大致含义。
  • 太宗简文皇帝咸安元年:这里的“太宗简文皇帝”指的是晋朝的第三位皇帝简文帝司马昱,他在位期间(370-375年),史称咸安年间。这里的”咸安元年”指的是这一年的开始,即晋简文帝咸安元年。
  • 春,正月:指的是农历的正月,是中国农历一年的第一个季节,通常是春季。在古代中国,春天被视为万物复苏、生长的季节,也是农事活动的开始。
  • 袁瑾、朱辅求救于秦:这里的“瑾”指的是袁晏,“辅”指的是朱辅。两人是晋朝时期的官员,他们因为某种原因向秦国求救。
  • 秦王坚以瑾为扬州刺史:这里的“秦王坚”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君主,即苻坚。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前秦时期或后秦国。根据这段记载,苻坚任命袁瑾为扬州刺史,这是一个地方官的任命。扬州刺史是管理扬州地区的官职,这个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等地区。
  • 辅为交州刺史:这里的“辅”同样指的是朱辅,他被任命去管理的是一个叫做交州的地域。交州的范围比扬州要广,可能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
  • 遣武卫将军武都王鉴、前将军张蚝帅步骑二万救之:这里的“武卫将军武都王鉴”和“前将军张蚝”都是当时的高级将领,他们带领的军队被称为步骑二万。这表明秦国为了帮助袁瑾和朱辅,派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我们了解到了晋朝时期的政治事件及其背景,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人物之间的互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