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东夷,西域六十二国入贡于秦。
夏,六月,庚子朔,日有食之。
秋,七月,甲午,交趾太守杜瑗斩李逊,交州平。
冬,十月,故武陵王晞卒于新安,追封新宁郡王,命其子遵为嗣。
十一月,己亥,以前会稽内史郗愔为司空;愔固辞不起。
秦荆州刺史都贵遣其司马阎振、中兵参军吴仲帅众二万寇竟陵,桓冲遣南平太守桓石虔、卫军参军桓石民等帅水陆二万拒之。石民,石虔之弟也。十二月,甲辰,石虔袭击振、仲,大破之,振、仲退保管城。石虔进攻之,癸亥,拔管城,获振、仲,斩首七千级,俘虏万人。诏封桓冲子谦为宜阳侯,以桓石虔领河东太守。
是岁,江东大饥。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七年(壬午,公元三八二年)
春,三月,秦大司农东海公阳、员外散骑侍郎王皮、尚书郎周飏谋反,事觉,收下廷尉。阳,法之子;皮,猛之子也。秦王坚问其反状,阳曰:“臣父哀公死不以罪,臣为父复仇耳。”坚泣曰:“哀公之死,事不在朕,卿岂不知之!”王皮曰:“臣父丞相,有佐命之勋,而臣不免贫贱,故欲图富贵耳。”坚曰:“丞相临终托卿,以十具牛为治田之资,未尝为卿求官。知子莫若父,何其明也!”周飏曰:“飏世荷晋恩,生为晋鬼,复何问乎!”先是,飏屡谋反叛,左右皆请杀之。坚曰:“孟威烈士,秉志如此,岂惮死乎!杀之适足成其名耳!”皆赦,不诛,徙阳于凉州之高昌郡,皮、飏于朔方之北。飏卒于朔方。阳勇力兼人,寻复徙鄯善。及建元之末,秦国大乱,阳劫鄯善之相,欲求东归,鄯善王杀之。
诗句: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
译文: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七年(壬午,公元三八二年)
春,三月,秦大司农东海公阳、员外散骑侍郎王皮、尚书郎周飏谋反,事觉,收下廷尉。阳,法之子;皮,猛之子也。秦王坚问其反状,阳曰:“臣父哀公死不以罪,臣为父复仇耳。”坚泣曰:“哀公之死,事不在朕,卿岂不知之!”王皮曰:“臣父丞相,有佐命之勋,而臣不免贫贱,故欲图富贵耳。”坚曰:“丞相临终托卿,以十具牛为治田之资,未尝为卿求官。知子莫若父,何其明也!”周飏曰:“飏世荷晋恩,生为晋鬼,复何问乎!”
注释:太元七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壬午,公元382年),春季,正月,秦王苻坚询问大臣阳等人的谋反情况,阳回答说:“我的先父在不因罪过而死,我是为了父亲报仇。”苻坚流下眼泪说:“哀公的死,与我没有关系,你们难道不知道吗?”王皮回答说:“我的父辈担任丞相时,曾经立下了辅助国家、拯救百姓的大功,但我却没有得到什么地位和官职。我的儿子应该明白我的心思。”周飏说:“我世代都受晋朝皇恩,现在活着是晋朝的人鬼,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赏析: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晋纪》中的一部分,讲述了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壬午,公元382年)的事情。这一年,东晋发生了一件大事:秦国大司农东海公阳、员外散骑侍郎王皮、尚书郎周飏谋反,事情被发觉后,他们被逮捕下狱。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国的政局并不稳定。阳等人的谋反而暴露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动荡。尽管他们最终都被赦免,但他们的行为却给东晋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不安。这也反映出了一个历史事实:无论在哪个时代,政治的腐败和黑暗总是存在的,而且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