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请入鄴城拜庙,丕弗许,乃潜服而入;亭吏禁之,垂怒,斩吏烧亭而去。石越言于丕曰:“垂敢轻侮方镇,杀吏烧亭,反形已露,可因此除之。”丕曰:“淮南之败,垂侍卫乘舆,此功不可忘也。”越曰:“垂尚不忠于燕,安能尽忠于我?失今不取,必为后患。”丕不从。越退,告人曰:“公父子好为小仁,不顾大计,终当为人擒耳。”
垂留慕容农、慕容楷、慕容绍于鄴,行至安阳之汤池,闵亮、李毘自鄴来,以丕与苻飞龙所谋告垂。垂因激怒其众曰:“吾尽忠于苻氏,而彼专欲图吾父子,吾虽欲已,得乎!乃托言兵少,停河内募兵,旬日间,有众八千。
平原公晖遣使让垂,趣使进兵。垂谓飞龙曰:“今寇贼不远,当昼止夜行,袭其不意。”飞龙以为然。壬午,夜,垂遣世子宝将兵居前,少子隆勒兵从己,令氐兵五人为伍;阴与宝约,闻鼓声,前后合击氐兵及飞龙,尽杀之,参佐家在西者皆遣还,并以书遗秦王坚,言所以杀飞龙之故。

诗句:垂请入邺城拜庙,丕弗许,乃潜服而入;亭吏禁之,垂怒,斩吏烧亭而去。石越言于丕曰:“垂敢轻侮方镇,杀吏烧亭,反形已露,可因此除之。”丕曰:“淮南之败,垂侍卫乘舆,此功不可忘也。”越曰:“垂尚不忠于燕,安能尽忠于我?失今不取,必为后患。”丕不从。

译文:垂请求进入邺城祭祀祖先,丕不同意,于是偷偷穿上衣服进入;亭长阻止他,垂生气之下,斩杀了亭长并放火烧亭子离开。石越对丕说:“垂胆敢轻视和侮辱方镇,杀害亭长焚烧亭舍,反叛的明显迹象已经露出,可以趁机除掉他。”丕说:“淮南战败时,垂曾保卫我乘坐的车驾,这个功劳不能忘记。”石越说:“垂还不忠于燕国,怎么能全心全意地为我效忠?如果不趁现在除掉他,将来一定会成为祸患。”丕不听从他的建议。

注释:垂(慕容垂),即慕容宝,东晋时期后燕国的君主,他在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请求进入邺城祭祀祖先,但被丕拒绝。垂愤怒之下,杀害亭长焚烧亭子离开邺城。石越认为垂已经背叛,劝丕杀掉垂。丕犹豫不决。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慕容垂在晋朝末期的政治动荡中的处境。他试图通过祭祀祖先来表达忠诚,却被丕拒绝了。垂的愤怒和行动表明他对朝廷的不信任,以及对个人权力的追求。这首诗揭示了慕容垂的内心世界和政治立场,同时也展示了晋朝末年的混乱和危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