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玄遣晋陵太守滕恬之渡河守黎阳。恬之,修之曾孙也。朝廷以兗、青、司、豫既平,加玄都督徐、兗、青、司、冀、幽、并七州诸军事。
后秦王苌闻慕容冲攻长安,会群僚议进止,皆曰:“大王宜先取长安,建立根本,然后经营四方。”苌曰:“不然。燕人因其众有思归之心以起兵,若得其志,必不久留关中。吾当移屯岭北,广收资实,以待秦亡燕去,然后拱手取之耳。”乃留其长子兴守北地,使宁北将军姚穆守同官川,自将其众攻新平。
初,新平人杀其郡将,秦王坚缺其城角以耻之,新平民望深以为病,欲立忠义以雪之。及后秦王苌至新平,新平太守南安苟辅欲降之,郡人辽西太守冯杰、莲勺令冯羽、尚书郎赵义、汶山太守冯苗谏曰:“昔田单以一城存齐。今秦之州镇,犹连城过百,奈何遽为叛臣乎!”辅喜曰:“此吾志也,但恐久而无救,郡人横被无辜。诸君能尔,吾岂顾生哉!”于是凭城固守。后秦为土山地道,辅亦于内为之,或战地下,或战山上,后秦众死者万馀人。辅诈降以诱苌,苌将入城,觉之而返;辅仗兵邀击,几获之,又杀万馀人。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五 · 晋纪二十七》中的诗的逐句翻译及赏析:
-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五 · 晋纪二十七
- 译文:谢玄派遣晋陵太守滕恬之渡过黄河戍守黎阳。滕恬之是滕修的曾孙。朝廷认为兖、青、司、豫各州已经平定,任命谢玄为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诸军事。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东晋时期,谢玄派滕恬之防守黎阳的历史事件。谢玄作为东晋朝廷的重要将领,其军事行动对于稳定国家局势具有重大意义。
- 诗句:后秦王苌闻慕容冲攻长安,会群僚议进止,皆曰:“大王宜先取长安,建立根本,然后经营四方。”苌曰:“不然。燕人因其众有思归之心以起兵,若得其志,必不久留关中。吾当移屯岭北,广收资实,以待秦亡燕去,然后拱手取之耳。”
- 译文:后秦王苻苌听到慕容冲进攻长安的消息后,召集群臣讨论对策。他们都说:“大王应该先攻占长安,确立自己的根基,然后才能向外发展。”苻苌却说:“不是这样。因为燕国人看到我们的民众思念家乡,所以才起兵反抗,如果我们能够取得胜利,他们一定会很快放弃关中地区。我们应该转移到岭北地区,广泛地收集物资和人力,等待前秦灭亡、后燕撤退后,再从容不迫地夺取长安。”
-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后秦统治者苻苌的战略思考。他通过分析敌人的弱点和自身优势,制定了一套长远的战略规划。这一策略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军事眼光。
- 诗句:初,新平人杀其郡将,秦王坚缺其城角以耻之,新平民望深以为病,欲立忠义以雪之。及后秦王苌至新平,新平太守南安苟辅欲降之,郡人辽西太守冯杰、莲勺令冯羽、尚书郎赵义、汶山太守冯苗谏曰:“昔田单以一城存齐。今秦之州镇,犹连城过百,奈何遽为叛臣乎!”辅喜曰:“此吾志也,但恐久而无救,郡人横被无辜。诸君能尔,吾岂顾生哉!”于是凭城固守。
- 译文:起初,新平地区的居民杀死了他们的郡将,前秦王苻坚为了羞辱他们,特意破坏了城墙上的角楼。这使得新平的居民深感不满和愤怒,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忠诚正直的政权来洗刷耻辱。后来,后秦王苻苌到达新平,新平太守南安人苟辅打算投降他,但郡里的人们纷纷起来反对,辽西太守冯杰、莲勺县令冯羽、尚书郎赵义、汶山太守冯苗劝阻说:“过去田单用一座城市保存了齐国的尊严。现在的秦国各个州的城镇加起来也有上百座,为什么你们要立即成为背叛的臣子呢?”苟辅高兴地说:“这正是我的愿望,但是担心时间长了没有援军救援,郡里的百姓会受到无端的牵连。如果你们能帮助我们,我难道会不顾自己的生命吗?”因此,他们决定坚守城池。
- 赏析:这首诗展现了新平居民在面临困境时,如何团结一致抵抗外敌入侵的决心。他们虽然面临着强大的敌人,但依然保持了民族的尊严和勇气。
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还深刻揭示了政治与人性的关系。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训和启示,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