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密遣尚书姜纪谓纂曰:“主上暗弱,未堪多难。兄威恩素著,宜为社稷计,不可徇小节也。”纂于是夜帅壮士数百逾北城,攻广夏门,弘帅东苑之众斧洪范门。左卫将军齐从守融明观,逆问之曰:“谁也?”众曰:“太原公。”从曰:“国有大故,主上新立,太原公行不由道,夜入禁城,将为乱邪?””因抽剑直前斫纂,中额,纂左右禽之。纂曰:“义士也,勿杀!”;绍遣虎贲中郎将吕开帅禁兵拒战于端门,吕超帅卒二千赴之;众素惮纂,皆不战而溃。纂入自青角门,升谦光殿。绍登紫阁自杀。吕超奔广武。
纂惮弘兵强,以位让弘。弘曰:“弘以绍弟也,而承大统,众心不顺,是以违先帝遗命而废之,惭负黄泉!今复逾兄而立,岂弘之本志乎!”纂乃使弘出告众曰:“先帝临终,受诏如此。”群臣皆曰:“苟社稷有主,谁敢违者!”纂遂即天王位。大赦,改元咸宁,谥光曰懿武皇帝,庙号太祖;谥绍曰隐王。以弘为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大司马、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改封番禾郡公。
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
弘密遣尚书姜纪谓纂曰:“主上暗弱,未堪多难。兄威恩素著,宜为社稷计,不可徇小节也。”纂于是夜帅壮士数百逾北城,攻广夏门,弘帅东苑之众斧洪范门。左卫将军齐从守融明观,逆问之曰:“谁也?”众曰:“太原公。”从曰:“国有大故,主上新立,太原公行不由道,夜入禁城,将为乱邪?””因抽剑直前斫纂,中额,纂左右禽之。纂曰:“义士也,勿杀!”绍遣虎贲中郎将吕开帅禁兵拒战于端门,吕超帅卒二千赴之;众素惮纂,皆不战而溃。纂入自青角门,升谦光殿。绍登紫阁自杀。吕超奔广武。
此诗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作者不详。这首诗是关于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生平事迹。司马德宗(325年-347年),字希声,晋简文帝第四子,晋安帝的叔父。他早年即以才名闻于世,后历任秘书丞、太子舍人等职。永嘉之乱时,司马德宗曾随晋怀帝出逃至洛阳,后在长安即位。然而,他在位期间,政治动荡,内乱不断,最终被权臣刘裕所杀。
译文:
弘密派遣尚书姜纪对司马纂说:“主上司马德宗昏庸软弱,无法承担国家的重任。你的威恩一向著称,应该为国家着想,不能因为小事就放弃原则。”司马纂于是在一个夜晚率领几百名壮士翻越北城墙,攻打广夏门,弘则带领东苑的部队砍伐洪范门。左卫将军齐从守卫融明观,迎上去问道:“谁是敌人?”众人说:“是太原公。”齐从说:“国家有大事发生,主上刚刚即位,太原公却不通过正道进入宫廷,晚上潜入禁城,难道会想要谋反吗?”于是抽出剑向前刺去,正好刺中了司马纂的额头,司马纂的部下将其擒拿。司马纂说:“这位义士,不要杀他!”后来,司马绍派遣虎贲中郎将吕开率领禁军在端门抵抗,吕超率领二千名士兵前往迎战;由于大家平时都畏惧司马纂,所以都不战而溃。司马纂随后从青角门进入宫城,登上谦光殿。司马绍登上紫阁自尽。吕超投奔广武。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晋安帝司马德宗时期的宫廷斗争和权力争夺。通过对事件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政治局势非常混乱,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斗。司马德宗的叔父司马纂虽然在政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因为过于强硬的手段而引起了一些不满。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古代宫廷斗争和权力游戏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