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王光疾甚,立太子绍为天王,自号太上皇帝,以太原公纂为太尉,常山公弘为司徒,谓绍曰;“今国家多难,三邻伺隙,吾没之后,使纂统六军,弘管朝政,汝恭己无为,委重二兄,庶几可济。若内相猜忌,则萧墙之变,旦夕至矣。”又谓纂、弘曰:“永业才非拨乱,直以立嫡有常,猥居元首。今外有强寇,人心未宁,汝兄弟缉睦,则祚流万世;若内自相图,则祸不旋踵矣。”纂、弘泣曰:“不敢。”又执纂手戒之曰:“汝性粗暴,深为吾忧。善辅永业,勿听谗言!”是日,光卒。绍秘不发丧,纂排阁入器,尽哀而出。绍惧,以位让之,曰:“兄功高年长,宜承大统。”纂曰:“陛下国之冢嫡,臣敢奸之?”绍固让,纂不许。骠骑将军吕超谓绍曰:“纂为将积年,威震内外,临丧不安,步高视远,必有异志,宜早除之。”绍曰:“先帝言犹在耳,奈何弃之!吾以弱年负荷大任,方赖二兄以宁家国,纵其图我,我视死如归,终不忍有些意也。卿勿复言!”纂见绍于湛露堂;超执刀侍侧,目纂请收之,绍弗许,超,光弟宝之子也。
诗句解释:
-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这是书籍的标题,表示这是《资治通鉴》中的第三十三卷,记录的是晋朝的史事。
- “凉王光疾甚”:这句话表明了凉王(即晋王)司马光的身体非常不好。
- “立太子绍为天王”:司马光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司马绍成为皇帝,也就是天王,也就是晋朝的新国王。
- “自号太上皇帝”:司马绍自称自己为太上皇帝,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尊称,表示他的最高地位。
- “以太原公纂为太尉,常山公弘为司徒”:司马绍任命他的兄弟司马纂为太尉,司马弘为司徒,这两个官职都是古代的高官,负责国家的重要事务。
- “谓绍曰”:司马绍对司马绍说。
- “今国家多难,三邻伺隙”:这里指的是司马绍的国家面临着很多困难,而周边的国家都在寻找机会。
- “吾没之后,使纂统六军,弘管朝政”:司马绍死后,让他的弟弟司马纂统领军队,让他的哥哥司马弘管理国家政务。
- “汝恭己无为,委重二兄,庶几可济”:司马绍告诫司马绍要恭敬谨慎,不要干涉国事,把所有的责任都交给他的弟弟和哥哥,这样或许可以渡过难关。
- “若内相猜忌,则萧墙之变,旦夕至矣”:如果国内的人相互猜忌,那么国家的危机就会迅速到来。
- “又谓纂、弘曰”:司马绍又对司马纂和司马弘说。
- “永业才非拨乱,直以立嫡有常,猥居元首”:司马绍认为司马永业并不是有能力改变天下的人才,只是因为他按照传统的方式被立为继承人,所以他才担任国家的元首。
- “今外有强寇,人心未宁”:现在外面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国内人心还没有安定。
- “汝兄弟缉睦,则祚流万世”:如果你们兄弟和睦相处,那么你们的后代就可以享受万年的繁荣。
- “若内自相图,则祸不旋踵矣”:如果你们兄弟之间相互猜忌,那么灾祸很快就会发生。
- “纂、弘泣曰”:司马纂和司马弘哭了起来。
- “不敢”:表示他们不能接受这个命令。
- “又执纂手戒之曰”:司马绍再次拉着司马纂的手,告诫他要小心。
- “汝性粗暴,深为吾忧”:你性格粗暴,我很担心你。
- “善辅永业,勿听谗言”:你要好好辅佐司马永业,不要听信谗言。
- “是日,光卒”:在这一天,司马光去世。
- “绍秘不发丧”:司马绍秘密地不公布丧事。
- “纂排阁入器,尽哀而出”:司马纂强行进入灵堂,表达了他的哀悼之情后就离开了。
译文:
司马光身体很虚弱,立自己的儿子司马绍为天王,自号太上皇帝,任命他的两个弟弟司马纂和司马弘为太尉和司徒。他告诉司马绍:”现在国家正面临许多困难,周边的国家也在寻找机会,如果我不在了,就让纂统领军队,让弘治理国家,你要保持谦逊低调,把重担交给你的两位兄长,或许我们能够度过难关。但是,如果你内部产生猜忌之心,那么国家的危机很快就会到来。”他还告诫司马绍:”永业的能力并不强,只是因为他是嫡长子,所以才能担任国家的元首。现在我们外面有强大的敌人,国内人心还没有安定。你们兄弟和睦相处,那么我们的王位就可以流传万世;但是如果你们内部彼此猜忌,那么灾祸很快就会发生。”司马绍听了这些话后,内心十分不安,他把司马纂拉到一边告诫他要小心。最后,司马光去世。司马绍为了保密,没有公开宣布丧事,而是让司马纂强行进入灵堂表达哀悼之情后就离开了。司马绍感到害怕,于是让位给司马纂,司马纂坚持不肯接受这个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