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帝至建康。乙未,百官诣阙请罪,诏令复职。
尚书殷仲文以朝廷音乐未备,言于刘裕,请治之。裕曰:“今日不暇给,且性所不解。”仲文曰:“好之自解。”裕曰:“正以解则好之,故不习耳。”
庚子,以琅邪王德文为大司马,武陵王遵为太保,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如故,刘毅为左将军,何无忌为右将军、督豫州、扬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刘道规为辅国将军、督淮北诸军事、并州刺史,魏咏之为征虏将军、吴国内史。裕固让不受,加录尚书事,又不受,屡请归籓;诏百官敦劝,帝亲幸其第。裕惶惧,复诣阙陈请,乃听归籓。以魏咏之为荆州刺史,代司马休之。初,刘毅尝为刘敬宣宁朔参军,时人或以雄杰许之。敬宣曰:“夫非常之才自有调度,岂得便谓引君为人豪邪!此君之性,外宽而内忌,自伐而尚人,若一旦遭遇,亦当以陵上取祸耳。”毅闻而恨之。及敬宣为江州,辞以无功,不宜援任先于毅等,裕不许。毅使人言于裕曰:“刘敬宣不豫建议。猛将劳臣,方须叙报;如敬宣之比,宜令在后。若使君不忘平生,正可为员外常侍耳。闻已授郡,实为过优;寻复为江州,尢为骇惋。”敬宣愈不自安,自表解职;乃召还为宣城内史。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
乙巳,帝至建康。
[译文]: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春,正月,东晋皇帝刘裕抵达建康 [1][2]。
赏析:
本诗是《资治通鉴》中记录的一段历史事件,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诗中的“资治通鉴”是指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物关系。
乙巳,帝至建康。
[译文]: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春,正月,东晋皇帝刘裕抵达建康 [1][2]。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东晋皇帝刘裕抵达建康的情景。建康是当时的都城,刘裕的抵达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诗中的“乙巳”是一个古代时间表示法,指的是农历二月十四日,而“帝”则是指君主或国家领导人。诗中的“建康”则是当时的首都,也是刘裕抵达的地方。诗中还提到了“尚书殷仲文以朝廷音乐未备”,这表明当时国家的文化事业尚未完全发展,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