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勤于政事,劝课农桑,省徭役,薄赋敛;每遣守宰,必亲引见,问为政之要,以观其能。燕人悦之。
河南王乾归遣平昌公炽磐及中军将军审虔伐南凉。审虔,乾归之子也。八月,炽磐兵济河,南凉王傉檀遣太子虎台逆战于岭南。南凉兵败,虏牛马十馀万而还。
沮渠蒙逊帅轻骑袭西凉,西凉公暠曰:“兵有不战而败敌者,挫其锐也。蒙逊新与吾盟,而遽来袭我,我闭门不与战,待其锐气竭而击之,蔑不克矣。”顷之,蒙逊粮尽而归,暠遣世子歆帅骑七邀击之,蒙逊大败,获其将沮渠百年。
河南王乾归攻秦略阳太守姚在于柏阳堡,克之。冬,十一月,进攻南平太守王憬于水洛城,又克之,徙民三千馀户于谭郊。遣乞伏审虔帅众二万城谭郊。十二月,西羌彭利发袭据枹罕,自称大将军、河州牧,乾归讨之,不克。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西晋武帝到东晋简文帝期间的历史事件。本卷共涉及四件历史事件,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等多方面内容。下面将逐句解释诗句:
- 勤于政事:描述了君主致力于治理国家政务的情景。
- 劝课农桑:指鼓励发展农业和纺织等手工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
- 省徭役:减少不必要的劳役,减轻民众负担。
- 薄赋敛:减少税收,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社会和谐。
- 每遣守宰:每次派遣地方官员视察民情,了解实际情况。
- 必亲引见:亲自接见地方官员,询问他们施政情况。
- 问为政之要:询问地方官员治理国家的关键所在。
- 观其能:考察地方官员的治理能力和政绩。
- 燕人悦之:燕国人民对这种治理方式表示满意,认为有效。
- 河南王乾归遣平昌公炽磐及中军将军审虔伐南凉:描述前燕国派遣军队攻击南凉的历史事件。
- 审虔,乾归之子也:说明审虔是前燕国的一位将领,也是前燕国王乾归的儿子。
- 八月,炽磐兵济河:描述八月时炽磐的军队渡过黄河。
- 南凉王傉檀遣太子虎台逆战于岭南:南凉王派遣太子率军在岭南迎战炽磐的军队。
- 南凉兵败:南凉军在此战役中战败。
- 虏牛马十馀万而还:前凉军队俘获了大量的牛马,胜利返回。
- 沮渠蒙逊帅轻骑袭西凉:沮渠蒙逊率领轻装骑兵袭击西凉地区。
- 西凉公暠曰:西凉国的公称西凉公。
- “兵有不战而败敌者”:西凉公认为有不通过交战就打败敌人的情况。
- 挫其锐也:形容西凉公认为对方士气低落或疲惫,从而轻易取胜。
- 蒙逊新与吾盟:表明蒙逊刚刚与西凉国结盟。
- 而我遽来袭我:暗示西凉国突然袭击蒙逊的军队。
- 我闭门不与战:指西凉国选择坚守不出。
- 待其锐气竭而击之:等待对方力量消耗后发起攻击。
- 蔑不克矣:肯定地说一定能战胜对方。
- 顷之,蒙逊粮尽而归:不久之后,蒙逊因粮食耗尽而撤退。
- 暠遣世子歆帅骑七邀击之:西凉公派遣其世子率领骑兵七路去拦截追击蒙逊的军队。
- 蒙逊大败,获其将沮渠百年:蒙逊遭受重创,并俘获了对方的将领沮渠百年。
- 河南王乾归攻秦略阳太守姚在于柏阳堡:描述前燕王派军队进攻秦国的略阳太守姚于柏阳堡的事件。
- 克之:攻克城池。
- 冬,十一月:冬季,十一月。
- 进攻南平太守王憬于水洛城,又克之:前燕国继续进攻南平太守王憬所在的水洛城。
- 徙民三千馀户于谭郊:将三千多户居民迁移到谭郊这个地方。
- 遣乞伏审虔帅众二万城谭郊:派遣乞伏审虔率领两万兵力建造谭郊。
- 十二月,西羌彭利发袭据枹罕:十二月,西羌的彭利发占据枹罕。
- 自称大将军、河州牧:自封为大将军、河州刺史。
- 乾归讨之,不克:前燕国攻打西羌彭利发未能成功。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通过描绘一系列政治、军事事件展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及各方势力的互动。通过对事件的详细分析和翻译,读者可以更加深入理解晋朝时期的国家治理、民族关系以及军事策略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