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性刚愎,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深自矜伐,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及居方岳,常怏怏不得志。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及败于桑落,知物情已去,弥复愤激。裕素不学,而毅颇涉文雅,故朝土有清望者多归之,与尚书仆射谢混、丹阳尹郗僧施,深相凭结。僧施,超之从子也。毅既据上流,阴有图裕之志,求兼督交、广二州,裕许之。毅又奏以郗僧施为南蛮校尉后军司马,毛修之为南郡太守,裕亦许之,以刘穆之代僧施为丹阳尹。毅表求至京口辞墓,裕往会之于倪塘。宁远将军胡籓言于裕曰:“公谓刘卫军终能为公下乎?”裕默然,久之,曰:“卿谓何如?”籓曰:“连百万之众,攻必取,战必克,毅固以此服公。至于涉猎传记,一谈一咏,自许以为雄豪;以是搢绅白面之士辐凑归之。恐终不为公下,不如因会取之。”裕曰:“吾与毅俱有克复之功,其过未彰,不可自相图也。”
这首诗是关于东晋时期的历史事件。诗中描述了东晋的大将谢安,他的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的性格以及他在东晋政权中的重要作用。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
- 注释:这是一部记录古代历史的书。
- 毅性刚愎
- 注释:毅(即谢安)性格刚烈、固执己见。
- 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
- 注释:谢安认为自己建立功业的能力与王羲之相同(“建义”指的是建立新的王朝,“裕”指王羲之的儿子王坦之)。
- 深自矜伐
- 注释:表示谢安非常自傲,喜欢炫耀自己的成就。
- 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
- 注释:虽然在表面上承认王羲之的地位(“权事”可能是指暂时的、次要的事情),但内心并不认同。
- 及居方岳,常怏怏不得志
- 注释:等到谢安担任要职时,他总是感到不如意、心情郁闷。
- 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
- 注释:王坦之经常对谢安谦让和顺从,但谢安对此并不满意,导致谢安的傲慢行为变得更加过分。
- 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
- 注释:他曾说:“真希望我遇到刘邦、项羽那样的人,和他们一起争夺中原!”
- 及败于桑落,知物情已去,弥复愤激
- 注释:当谢安在桑落之战失败之后,他明白大势已去,因此更加愤怒激动。
- 裕素不学,而毅颇涉文雅
- 注释:王坦之不善于学习,但是谢安涉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 故朝土有清望者多归之
- 注释:因此朝廷中有声望且有德行的人大多投靠了他。
- 与尚书仆射谢混、丹阳尹郗僧施,深相凭结
- 注释:与尚书仆射谢混、丹阳尹郗僧施等人关系密切,互相依仗勾结。
- 僧施,超之从子也
- 注释:郗僧施是郗超的侄子。
- 毅既据上流
- 注释:谢安已经掌握了局势的主导权。
- 阴有图裕之志
- 注释:谢安暗中有谋害王坦之的意图。
- 求兼督交、广二州
- 注释:请求兼任交州刺史和广州刺史两职,以便控制这两个重要的地区。
- 裕许之
- 注释:王坦之答应了他的请求。
- 毅又奏以郗僧施为南蛮校尉后军司马,毛修之为南郡太守
- 注释:谢安又向王坦之提议任命郗僧施为南蛮校尉后军司马,任命毛修之为南郡太守。
- 裕亦许之,以刘穆之代僧施为丹阳尹
- 注释:王坦之也同意了这个任命,同时让刘穆之代替郗僧施成为丹阳尹。
这首诗描绘了谢安的野心和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