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诏遣兼司空高密王恢之修谒五陵,置守卫。太尉裕以冠军将军毛修之为河南、河内二郡太守,行司州事,戍洛阳。
西秦王炽磐使秦州刺史王松寿镇马头,以逼秦之上邽。
十一月,甲戌,魏主嗣还平城。
太尉裕遣左长史王弘还建康,讽朝廷求九锡。时刘穆之掌留任,而旨从北来,穆之由是愧惧发病。弘,珣之子也。十二月,壬申,诏以裕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王上,领征西将军、司、豫、北徐、雍四州刺史如故,裕辞不受。
西秦王炽磐遣使诣太尉裕,求击秦以自效。裕拜炽磐平西将军、河南公。
秦姚懿司马孙畅说懿使袭长安,诛东平公绍,废秦主泓而代之。懿以为然,乃散谷以赐河北夷、夏,欲树私恩。左常侍张敞、侍郎左雅谏曰:“殿下以母弟居方面,安危休戚,与国同之。今吴寇内侵。四州倾没,西虏扰边,秦、凉覆败,朝廷之危,有如累卵。谷者,国之本也,而殿下无故散之,虚损国储,将若之何?”懿怒,笞杀之。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七 · 晋纪三十九
己丑,诏遣兼司空高密王恢之修谒五陵,置守卫。太尉裕以冠军将军毛修之为河南、河内二郡太守,行司州事,戍洛阳
译文:十一月初四,朝廷下达诏书,派兼任司空的高密王王恢前往五个皇帝的陵墓进行祭祀,并在那里设立守卫。同时,任命太尉刘裕为大将军,让他带领军队驻扎在前线,保护国家的安全。
注释:五陵 - 指五位皇帝的陵墓。修谒 - 指的是对陵墓举行祭拜仪式。置守卫 - 在陵墓周围设置守卫。兼司空 - 兼任司空这一职务。高密王恢之 - 高密王刘恢,兼任司空。河南、河内二郡太守 - 担任河南和河内的两位地方郡守。行司州事 - 代理司州的事务。戍洛阳 - 驻扎在洛阳,保卫国家。
赏析:此句展现了朝廷对五位先皇的深厚敬意及对其陵墓的保护工作的重视。通过加强守卫和祭祀,表明了对历史尊重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同时,派遣王恢之等人前往陵墓进行祭祀活动,也体现了对先人的怀念以及对历史的尊重。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晋纪三十九
己丑,诏遣兼司空高密王恢之修谒五陵,置守卫。太尉裕以冠军将军毛修之为河南、河内二郡太守,行司州事,戍洛阳
西秦王炽磐使秦州刺史王松寿镇马头,以逼秦之上邽。十一月,甲戌,魏主嗣还平城。太尉裕遣左长史王弘还建康,讽朝廷求九锡。时刘穆之掌留任,而旨从北来,穆之由是愧惧发病。弘,珣之子也。十二月,壬申,诏以裕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王上,领征西将军、司、豫、北徐、雍四州刺史如故,裕辞不受。
西秦王炽磐遣使诣太尉裕,求击秦以自效。裕拜炽磐平西将军、河南公。
这段历史记录了东晋时期的政治变动和军事部署。太尉司马裕作为国家的领导者,面对内外压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其中,他派遣高密王司马恢之修缮五陵并设立卫兵,显示了对祖先墓地的尊重和国家防御的强化。同时,他还任命毛修之为河南、河内二郡太守,并让他担任司州事务的负责人,前往洛阳戍守,这反映了他对洛阳地区安全的高度重视。此外,司马裕向皇帝请求九锡,这是古代帝王给予臣子的最高荣誉和权力象征,体现了他对部下的深厚信任与期望。
西秦王炽磐的使者访问太尉裕,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效力的愿望,司马裕则接受了这一请求,授予炽磐平西将军和河南公的职位。这不仅增强了双方的军事联系,也展示了司马裕对西部边疆的重视。通过这些举措,司马裕试图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并确保国家的长远利益。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军事行动和政治策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和互动。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