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岁,魏卫将军安城孝元王叔孙俊卒。魏主嗣甚惜之,谓其妻桓氏曰:“生同其荣,能没同其戚乎?”桓氏乃缢而袝焉。
丁零翟猛雀驱略吏民,入白三间为乱;魏内都大官河内张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讨之。道生,嵩之从子也。道生欲进兵击猛雀,蒲曰:“吏民非乐为乱,为猛雀所迫胁耳。今不分别,并击之,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必同心协力,据险以拒官军,未易猝平也。不如先遣使谕之,以不与猛雀同谋者皆不坐,则必喜而离散矣。”道生从之,降者数千家,使复旧业。猛雀与其党百馀人出走,蒲等追斩猛雀首,左部沿书周几穷讨馀党,悉诛之。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讲述了魏卫将军安城孝元王叔孙俊的去世以及丁零翟猛雀驱略吏民的事件。诗中还提到了魏内都大官河内张蒲和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的事迹。
以下是诗句的逐句翻译:
- 是岁,魏卫将军安城孝元王叔孙俊卒。(这一年,魏国的卫将军、孝元王叔孙俊去世了。)
- 魏主嗣甚惜之,谓其妻桓氏曰:“生同其荣,能没同其戚乎?”(北魏的宣武帝非常怀念他的弟弟,对他的妻子说:“我们共享荣耀,难道不能共患难吗?”)
- 桓氏乃缢而袝焉。(他的妻子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忠诚,自缢身亡并埋葬在墓地中。)
- 丁零翟猛雀驱略吏民,入白三间为乱;魏内都大官河内张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讨之。(丁零翟猛雀掳掠官员百姓,进入白三间叛乱;北魏内都大官、河内的张蒲和冀州刺史长孙道生一起讨伐叛贼。)
- 道生欲进兵击猛雀,蒲曰:“吏民非乐为乱,为猛雀所迫胁耳。今不分别,并击之,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必同心协力,据险以拒官军,未易猝平也。不如先遣使谕之,以不与猛雀同谋者皆不坐,则必喜而离散矣。”道生从之,降者数千家,使复旧业。(长孙道生想要进攻猛雀,张蒲却说:“官吏百姓不是愿意造反,是被猛雀胁迫的。现在如果不分辨,一起攻打他们,即使想改变他们的心意,也是不可能成功的。一定要使他们同心协力,占据险要之地抵抗官军,不容易一下子就平定。不如先派遣使者去告诉他们,只要没有和猛雀共同谋划的人,都不问罪于他们。这样,他们一定会高兴地离散。”长孙道生听从了他的话,投降的有几千户人家,让他们恢复了原来的生活。猛雀和他的一百多个党羽逃跑了,张蒲等人追上杀死了猛雀的首级,左部沿书周穷追猛雀的残余势力,将他们全部诛杀。)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具体的事件,展现了北魏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冲突。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