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建自东阳趋滑台,道济分遣王促德向尹卯。道济停军湖陆,仲德未至尹卯,闻魏兵已远,还就道济。刁雍遂留镇尹卯,招集谯、梁、彭、沛民五千馀家,置二十七营以领之。
蛮王梅安帅渠帅数十人入贡于魏。初,诸蛮本居江、淮之间,其后种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西通巴、蜀,北接汝、颍,往往有之。在魏世不甚为患;及晋,稍益繁昌,渐为寇暴。及刘、石乱中原,诸蛮无所忌惮,渐复北徙,伊阙以南,满于山谷矣。
河西世子政德攻晋昌,克之。唐契及弟和、甥李宝同奔伊吾,招集遗民,归附者至二千馀家,臣于柔然;柔然以契为伊吾王。
秦王炽磐谓其群臣曰:“今宋虽奄有江南,夏人雄据关中,皆不足与也。独魏主奕世英武,贤能为用,且谶云‘恒代之北当有真人’,吾将举国而事之。”乃遣尚书郎漠者阿胡等入见于魏,贡黄金二百斤,并陈伐夏方略。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
叔孙建自东阳趋滑台,道济分遣王促德向尹卯。道济停军湖陆,仲德未至尹卯,闻魏兵已远,还就道济。刁雍遂留镇尹卯,招集谯、梁、彭、沛民五千馀家,置二十七营以领之。蛮王梅安帅渠帅数十人入贡于魏。初,诸蛮本居江、淮之间,其后种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西通巴、蜀,北接汝、颍,往往有之。在魏世不甚为患;及晋,稍益繁昌,渐为寇暴。及刘、石乱中原,诸蛮无所忌惮,渐复北徙,伊阙以南,满于山谷矣。河西世子政德攻晋昌,克之。唐契及弟和、甥李宝同奔伊吾,招集遗民,归附者至二千馀家,臣于柔然;柔然以契为伊吾王。秦王炽磐谓其群臣曰:“今宋虽奄有江南,夏人雄据关中,皆不足与也。独魏主奕世英武,贤能为用,且谶云‘恒代之北当有真人’,吾将举国而事之。”乃遣尚书郎漠者阿胡等入见于魏,贡黄金二百斤,并陈伐夏方略。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北魏的将领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策略和战术。诗中详细描绘了叔孙建、道济、刁雍、河西世子政德等人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他们的策略和战术。同时,诗中也展现了北魏军队的强大实力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北魏军队的强大实力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诗中的将领们都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他们能够在战场上迅速做出决策并制定出有效的战术策略。这些将领们不仅在战场上有着卓越的表现,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他们能够有效地领导自己的军队并为国家作出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北魏将领们的描绘展示了他们的实力和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在这场战争中,北魏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卓越的战略眼光,而南朝军队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可以看到人们在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
这首诗通过对北魏将领们的描绘展示了他们的实力和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勇气。
注释:
- 叔孙建攻打东阳,击毁北城墙三十余步。刁雍请速进城,叔孙建不许,于是未能攻克。后来听闻檀道济等救青州。
- 叔孙建不听,竺夔欲从东面逃走,正逢刘义符派将领檀道济等人救青州。
- 叔孙建自东阳趋滑台,道济分遣王促德向尹卯。
- 十二月,丙戌,魏主至冀州,遣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叔孙建将兵自平原济河,徇青、兖。豫州刺史刘粹遣治中高道瑾将步骑五百据项城,徐州刺史王仲德将兵屯湖陆。
- 朝廷下诏加官檀道济为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 王仲德 一起去救东阳。檀道济未到东阳时,魏军已烧掉营房、攻具逃走。檀道济正要出追,因城内无粮,于是开粮窖取陈年之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经过一夜,魏军逃去已远,不再可追,最终只得作罢。
- 朝廷下诏加官檀道济为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 王仲德 一起去救东阳。檀道济未到东阳时,魏军已烧掉营房、攻具逃走。檀道济正要出追,因城内无粮,于是开粮窖取陈年之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经过一夜,魏军逃去已远,不再可追,最终只得作罢。
- 丁酉,道济至寿张,遇魏安平公乙谢眷,道济帅宁塑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击,大破之;转战至高梁亭,斩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 夏主击秦将姚献,败之;遂遣其叔父北平公韦伐帅众一万攻南安。
- 雍遂镇尹卯自固。又诏令南入,以乱贼境。雍攻克项城,会有敕追令随机立效, 雍于是招集谯、梁、彭、沛民五千余家,置二十七营,迁镇济阴。延和二年,立徐 州于外黄城,置谯、梁、彭、沛四郡九县,以雍为平南将军、徐州刺史,赐爵东安 侯。
- 檀道济、王仲德步兵缺少粮食,未赶上魏兵,檀道济在泰山分派王仲德进向尹卯,檀道济屯驻湖陆。 王仲德还未到尹卯,听说魏人已走远,回来与道济合兵,共同准备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