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月,乙未,以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到彦之为南豫州刺史。遣散骑常待袁渝等十六人分行诸州郡县,观察吏政,访求民隐;又使郡县各言损益。丙午,上临延贤堂听讼,自是每岁三讯。
左仆射王敬弘,性恬淡,有重名;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预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正自不解。”上甚不悦,虽加礼敬,不复以时务及之。
六月,以右卫将军王华为中护军,待中如故。华以王弘辅政,王昙首为上所亲任,与己相埒,自谓力用不尽,每叹息曰:“宰相顿有数人,天下何由得治!”是时,宰相无常官,唯人主所与议论政事、委以机密者,皆宰相也,故华有是言。亦有任侍中而不为宰相者;然尚书令、仆,中书监、令,侍中,侍郎,给事中,皆当时要官也。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译文】:夏季,五月,乙未,任命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任命到彦之为南豫州刺史。派遣散骑常侍袁渝等十六人分赴各州郡县,考察吏政,访求百姓的疾苦;又使各郡县分别陈述自己的得失。丙午,皇上亲临延贤堂听讼,从此以后每年进行三次审讯。
【注释】: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此段文字出自宋代的《资治通鉴》,讲述了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期间的政治事件。
【赏析】:此诗反映了宋朝初期的政治状况。当时,朝廷对官员的选拔和任用非常严格,每五年才进行一次大赦。这种制度使得朝廷的权力更加集中,但也限制了人才的流动和发展。
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例如,官员们的待遇并不高,甚至有些官员还要亲自处理政务。另外,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比较保守,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朝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