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柳欣慰等谋反,欲立太尉庐江王祎。祎自以于帝为兄,而帝及诸兄弟皆轻之,遂与欣慰等通谋相酬和。征北咨议参军杜幼文告之,丙申,诏降祎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出镇宣城,帝遣腹心杨运长领兵防卫。欣慰等并伏诛。
三月,魏人寇汝阴,太守杨文苌击却之。
夏,四月,丙申,魏大赦。
五月,魏徙青、齐民于平城,置升城、历城民望于桑干,立平齐郡以居之;自馀悉为奴婢,分赐百官。
魏沙门统昙曜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遇凶岁,赈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魏主并许之。于是僧祇户、粟及寺户遍于州镇矣。
六月,魏立皇子宏为太子。
癸酉,以左卫将军沈攸之为郢州刺史。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三十二 · 宋纪十四
译文:河东柳欣慰等人图谋造反,意图拥立太尉庐江王为帝。王自认为自己是皇帝的兄长,而皇帝及各位兄弟都轻视他,于是与柳欣慰等人勾结起来。征北咨议参军杜幼文告发此事,丙申,诏令将王贬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出镇宣城,皇帝派遣心腹杨运长领军防卫。柳欣慰等人都被诛杀。
赏析:本诗通过描述河东柳欣慰等人的叛乱,揭示了当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腐败现象。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