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响临死,启上曰:“臣罪逾山海,分甘斧钺。敕遣谐之等至,竟无宣旨,便建旗入津,对城南岸筑城守。臣累遣书信呼法亮,乞白服相见;法亮终不肯。群小惧怖,遂致攻战,此臣之罪也。臣此月二十五日,束身投军,希还天阙,停宅一月,臣自取尽,可使齐代无杀子之讥,臣免逆父之谤。既不遂心,今便命尽。临启哽塞,知复何陈!”
有司奏绝子响属籍,削爵土,易姓蛸氏;诸所连坐,别下考论。
久之,上游华林园,见一猿透掷悲鸣,问左右,曰:“猿子前日坠崖死。”上思子响,因呜咽流涕。茹法亮颇为上所责怒,萧顺之惭惧,发疾而卒。豫章王嶷表请收葬子响;不许,贬为鱼复侯。
子响之乱,方镇皆启子响为逆,兗州刺史垣荣祖曰:“此非所宜言。正应云:‘刘寅等孤负恩奖,逼迫巴东,使至于此。’”上省之,以荣祖为知言。
这首诗是关于齐朝的一段历史,其中包含了许多关键人物和事件。
子响临死前对朝廷说:“臣的罪过超过了山海,分甘斧钺。敕遣谐之等至,竟无宣旨,便建旗入津,对城南岸筑城守。臣累遣书信呼法亮,乞白服相见;法亮终不肯。群小惧怖,遂致攻战,此臣之罪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响在临终前向朝廷请求宽恕,因为他已经无法再为国家做出任何贡献,只能为国家尽最后一份力量,守卫南岸。他请求皇帝不要杀他,以免让齐朝失去一个有勇气有智慧的人。然而,他的请求没有得到回应,反而被攻击为“逆父”,这使得他感到非常痛苦和绝望。
诗中提到了有司奏绝子响属籍,削爵土,易姓蛸氏,这说明子响被朝廷正式处决,剥夺了他的所有权利。
诗中描述了茹法亮的遭遇。他因为对子响的支持而被皇帝责怒,最终因恐惧而病逝。
豫章王嶷表请收葬子响,但被拒绝。这表示朝廷对于子响的态度是坚决的,不允许任何人为他辩护或减轻处罚。
这首诗通过描绘子响的命运,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残酷和社会动荡。同时,它也展示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