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王缙表让副元帅、都统、行营使,许之。
辛酉,郭子仪自河中迁于邠州,其精兵皆自随,馀兵使裨将将之,分守河中、灵州。军士久家河中,颇不乐徙,往往自邠逃归;行军司马严郢领留府,悉捕得,诛其渠帅,众心乃定。
秋,九月,吐蕃寇灵州;丁丑,朔方留后常谦光击破之。
河东兵马使王无纵、张奉璋等恃功骄蹇,以王缙书生,易之,多违约束。缙受诏发兵诣盐州防秋,遣无纵、奉璋将步骑三千赴之。奉璋逗留不进,无纵托他事擅入太原城;缙悉擒斩之,并其党七人,诸将悍戾者殆尽,军府始安。
冬,十月,常谦光奏吐蕃寇鸣沙,首尾四十里。郭子仪遣兵马使浑瑊将锐兵五千救灵州,子仪自将进至庆州,闻吐蕃退,乃还。
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杜鸿渐以疾辞位,壬申,许之;乙亥,薨。鸿渐病甚,令僧削发,遗令为塔以葬。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涵盖了从公元760年至4913年的中国历史。
在《资治通鉴》的唐纪四十中,记载了唐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其中包括郭子仪因受到不白之冤被迫自河中徙于邠州;王缙被罢去副元帅、都统、行营使等职务;吐蕃寇边,常谦光被擒获,灵武失守;河东兵马使王无纵、张奉璋等人恃功骄蹇,不听从郭子仪调遣等事件。
郭子仪与回纥、吐蕃之间的军事对抗也是该纪的重要部分。吐蕃率领吐谷浑、党项、氐、羌等族军队二十多万人进攻泾州,郭子仪派遣使者向朝廷报告情况并请求增兵援助,但遭到程元振的阻拦,导致未能及时得到支援。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不仅记录了唐代宗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还详细描绘了唐朝的军事策略和边防状况。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军事动态,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