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黎幹奏秋霖损稼,韩滉奏幹不实;上命御史按视,丁未,还奏,“所损凡三万馀顷。”渭南令刘澡阿附度支,称县境苗独不损;御史赵计奏与澡同。上曰“霖雨溥溥,岂得渭南独无!”更命御史硃敖视之,损三千馀顷。上叹息久之,曰:“县令,字人之官,不损犹应言损,乃不仁如是乎!”贬澡南浦尉,计澧州司户,而不问滉。
十一月,壬子,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献恭奏破吐蕃万馀众于岷州。
内辰,蒋镇还,奏“瑞盐实如韩滉所言”,仍上表贺,请宣付史臣,并置神祠,锡以嘉名。上从之,赐号宝应灵庆池。时人丑之。
十二月,丙戌,硃泚自泾州还京师。
丁亥,崔宁奏破吐蕃十馀万众,斩首八千馀级。
庚子,以硃泚兼陇右节度使,知河西、泽潞行营。
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先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之地,及李灵曜之乱,诸道合兵攻之,所得之地,各为己有,正己又得曹、濮、徐、兗、郓五州,因自青州徙治郓州,使其子前淄州刺史纳守青州。癸卯,以纳为青州刺史。正己用刑严峻,所在不敢偶语;然法令齐一,赋均而轻,拥兵十万,雄据东方,邻籓皆畏之。是时田承嗣据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李宝臣据恒、易、赵、定、深、冀、沧七州,各拥众五万;梁崇义据襄、邓、均、房、复、郢六州,有众二万;相与根据蟠结,虽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自专之,上宽仁,一听其所为。朝廷或完一城,增一兵,辄有怨言,以为猜贰,常为之罢役;而自于境内筑垒、缮兵无虚日。以是虽在中国名蕃臣,而实如蛮貊异域焉。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译文:京兆尹黎乾奏报秋霖导致庄稼受损,韩滉反驳称黎干不实。皇帝命令御史查看,丁未(初八),官员回报说庄稼损失三万多顷。渭南县令刘澡阿谀奉承度支,声称自己辖区的庄稼没有受损;御史赵计也上奏支持刘澡。皇帝说:“霖雨覆盖广袤,难道只有渭南没有受灾?”又命御史朱敖去查看,实际损害三千余顷。皇帝叹息许久后说:“县令是管理百姓的官,如果不受灾还应当上报,怎么如此不仁呢?”于是贬刘澡为南浦尉,赵计为澧州司户,而不追究韩滉。
注释:
- 这首诗描述了唐代宗在任内对官员和百姓的不同态度,以及他对待不同官员的宽容程度。
-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起到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
- “唐纪四十一”是《资治通鉴》的某一部分,记录了唐朝第四十一年的国事。
- “京兆尹黎干”指的是唐朝时期的京兆尹,负责京畿地区的政务。
- “秋霖损稼”指秋天的暴雨导致庄稼受损。
- “韩滉”是唐朝的大臣,与“黎幹”一起向唐肃宗汇报此事。
- “御史按视”指御史对受灾情况进行实地查看。
- “所损凡三万馀顷”表示庄稼损失了大约三万顷土地。
- “渭南令刘澡”是唐朝的县令,他因与度支勾结而隐瞒灾情。
- “御史赵计”是另一名御史,他也上奏支持刘澡。
- “上”指皇帝。
- “南浦尉”和“澧州司户”是唐代地方官职,分别负责南方边境和荆州地区的地方治理。
- “贬澡南浦尉”表示皇帝贬黜了刘澡的官职。
- “计澧州司户”表示赵计被贬为澧州司户。
- “不予问”意为不进行追究。
- “宝应灵庆池”可能是指皇帝对朱敖的赏赐名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唐朝时期的政治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例如,官员之间的贪污腐败、对百姓的不负责任等现象,都可以通过这首诗中的情节得以体现。同时,皇帝对于不同官员的态度也反映出了朝廷内部的一些复杂关系。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值得仔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