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贬吏部侍郎杨炎、谏议大夫韩洄、包佶、起居舍人韩会等十馀人,皆载党也。炎,凤翔人。载常引有文学才望者一人亲厚之,异日欲以代己,故炎及于贬。洄,滉之弟。会,南阳人也。上初欲尽诛炎等,吴凑谏救百端,始贬官。

丁酉,吐蕃寇黎、雅州;西川节度使崔宁击破之。

元载以仕进者多乐京师,恶其逼己,乃制俸禄,厚外官而薄京官,京官不能自给,常从外官乞贷。杨绾、常衮奏京官俸太薄;己酉,诏加京官俸,岁约十五万六千馀缗。

五月,辛亥,诏自都团练使外,悉罢诸州团练守捉使。又令诸使非军事要急,无得擅召刺史及停其职务,差人权摄。又定诸州兵,皆有常数,其召募给家粮、春冬衣者,谓之“官健”;差点土人,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给身粮酱菜者,谓之“团结”。自兵兴以来,州县官俸给不一,重以元载、王缙随情徇私,刺史月给或至千缗、或数十缗,至是,始定节度使以下至主簿、尉俸禄,掊多益寡,上下有叙,法制粗立。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癸未,贬吏部侍郎杨炎、谏议大夫韩洄、包佶、起居舍人韩会等十馀人,皆载党也。杨炎,凤翔人。载常引有文学才望者一人亲厚之,异日欲以代己,故炎及于贬。韩洄,滉之弟。会,南阳人也。上初欲尽诛炎等,吴凑谏救百端,始贬官。《资治通鉴》:癸未,贬吏部侍郎杨炎、谏议大夫韩洄、包佶、起居舍人韩会等十馀人,皆载党也。杨炎,凤翔人。载常引有文学才望者一人亲厚之,异日欲以代己,故炎及于贬。韩洄,滉之弟。会,南阳人也。上初欲尽诛炎等,吴凑谏救百端,始贬官。

译文:癸未,唐朝皇帝贬谪吏部侍郎杨炎、谏议大夫韩洄、包佶、起居舍人韩会等人十多人,这些人都是杨炎的党羽。杨炎是凤翔人,卢载经常推荐一个有文学才华和声望的人来亲近他,将来打算用这个人来替换自己,因此杨炎被连带贬黜。韩洄是卢载的弟弟,韩会是南阳人。唐肃宗本想将杨炎等人全部杀掉,但魏州节度使吴凑极力劝阻,唐肃宗这才停止了对这些人的所有处罚。

赏析:此诗反映了唐代官场的黑暗面和皇帝的昏庸无道。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人们对于公正和公平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待,以及对政治清明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