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至奉天,诏征近道兵入援。有上言:“硃泚为乱兵所立,且来攻城,宜早修守备。”卢杞切齿言曰:“硃泚忠贞,群臣莫及,奈何言其从乱,伤大臣心!臣请以百口保其不反。”上亦以为然。又闻群臣劝泚奉迎,乃诏诸道援兵至者皆营于三十里外。姜公辅谏曰:“今宿卫单寡,防虑不可不深,若泚竭忠奉迎,何惮于兵多;如其不然,有备无患。”上乃悉召援兵入城。卢杞及白志贞言于上曰:“臣观硃泚心迹,必不至为逆,愿择大臣入京城宣慰以察之。”上以问从臣皆畏惮,莫敢行。金吾将军吴溆独请行,上悦。溆退而告人曰:“食其禄而违其难,何以为臣!吾幸托肺附,非不知往必死,但举朝无蹈难之臣,使圣情慊慊耳!”遂奉诏诣泚。泚反谋已决,虽阳为受命,馆溆于客省,寻杀之。溆,氵奏之兄也。
诗句翻译: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 - 指的是《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典籍中的第28卷,记载了唐朝的第44年。
- “上初至奉天” - 皇帝刚刚到达奉天,即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 “诏征近道兵入援” - 皇帝下诏命令附近的军队前来援助。
- “有上言”朱泚为乱兵所立,且来攻城,宜早修守备。” - 有人说:“朱泚是被叛乱的士兵拥立的,而且现在正来攻打城防,应该尽快加固防御工事。”
- “卢杞切齿言曰”朱泚忠贞,群臣莫及,奈何言其从乱,伤大臣心!臣请以百口保其不反” - 卢杞非常愤怒地说:“朱泚忠心耿耿,是群臣无法比拟的,为什么要说他是从叛者,伤害大臣们的心情?我请求用我的性命担保他不反叛。”
- “又闻群臣劝泚奉迎,乃诏诸道援兵至者皆营于三十里外。姜公辅谏曰:“今宿卫单寡,防虑不可不深,若泚竭诚奉迎,何惮于兵多;如其不然,有备无患。” - 又有人劝朱泚迎接朝廷,于是皇帝下诏,所有前来援助的军队都驻扎在离城市三十里之外。姜公辅劝阻说:“现在守卫力量薄弱,防备工作不能不加强。如果朱泚诚心诚意地来迎接,为什么要害怕兵力多?如果不是这样,有了防备就没有灾祸。”
- “上乃悉召援兵入城。卢杞及白志贞言于上曰:“臣观朱泚心迹,必不至为逆,愿择大臣入京城宣慰以察之。”上以问从臣皆畏惮,莫敢行。金吾将军吴溆独请行,上悦。溆退而告人曰:“食其禄而违其难,何以为臣!吾幸托肺附,非不知往必死,但举朝无蹈难之臣,使圣情慊慊耳!”遂奉诏诣泚。 - 皇帝于是召集所有的援军进入长安城。卢杞和白志贞向皇帝报告说:“我看朱泚的心思行为,肯定不会造反。希望选择一位大臣到长安去安抚慰问,以便考察他的真实想法。”皇上询问跟随的人都不敢去。金吾将军吴溆单独请求前去,皇帝很高兴。吴溆回去后告诉别人说:“我接受他的恩惠却要违背他的困难,怎么能做臣下呢!我侥幸能依附在您身边,我知道如果不去,一定会死去,但是整个朝廷没有敢于面对危险的臣子,使得皇上心里很不满意呀!”就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前往朱泚那里。
- “泚反谋已决,虽阳为受命,馆溆于客省,寻杀之。 - 朱泚的反叛计划已经确定,虽然表面上接受了任命,却把吴溆安排在宾馆里。不久就把他杀死了。
- “溆,氵奏之兄也” - 吴溆是李氵奏的弟弟。
译文:
皇帝刚刚到达奉天,诏令附近军队前来援助。有人说:“朱泚是被叛乱的士兵拥立的,而且现在正来攻打城防,应该尽快加固防御工事。”卢杞非常愤怒地说:“朱泚忠心耿耿,是群臣无法比拟的,为什么要说他是从叛者,伤害大臣们的心情?我请求用我的性命担保他不反叛。”又有人劝朱泚迎接朝廷,于是皇帝下诏,所有前来援助的军队都驻扎在离城市三十里之外。姜公辅劝阻说:“现在守卫力量薄弱,防备工作不能不加强。如果朱泚诚心诚意地来迎接,为什么要害怕兵力多?如果不是这样,有了防备就没有灾祸。”皇帝于是召集所有的援军进入长安城。卢杞和白志贞向皇帝报告说:“我看朱泚的心思行为,肯定不会造反。希望选择一位大臣到长安去安抚慰问,以便考察他的真实想法。”皇上询问跟随的人都不敢去。金吾将军吴溆单独请求前去,皇帝很高兴。吴溆回去后告诉别人说:“我接受他的恩惠却要违背他的困难,怎么能做臣下呢!我侥幸能依附在您身边,我知道如果不去,一定会死去,但是整个朝廷没有敢于面对危险的臣子,使得皇上心里很不满意呀!”就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前往朱泚那里。朱泚的反叛计划已经确定,虽然表面上接受了任命,却把吴溆安排在宾馆里。不久就把他杀死了。吴溆是李氵奏的弟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宗时期,皇帝刚到奉天时的情况,以及大臣们对朱泚的态度和应对策略。通过描述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忠诚与背叛、权力与危机等主题。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了大臣们对朱泚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