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发奉天也,韩游瑰帅其麾下八百馀人还邠州。李怀光以李晟军浸盛,恶之,欲引军自咸阳袭东渭桥。三令其众,众不应,窃相谓曰:“若与我曹击硃泚,惟力是视;若欲反,我曹有死,不能从也!”怀光知众不可强,问计于宾佐,节度巡官良乡李景略曰:“取长安,杀硃泚,散军还诸道,单骑诣行在,如此,臣节亦未亏,功名犹可保也。”顿道恳请,至于流涕,怀光许之。都虞候阎晏等劝怀光东保河中,徐图去就,怀光乃说其众曰:“今且屯泾阳,召妻孥于邠,俟至,与之俱往河中。春装既办,还攻长安,未晚也。东方诸县皆富实,军发之日,听尔曹俘掠。”众许之。怀光乃谓景略曰:“曏者之议,军众不从,子宜速去,不且见害!”遣数骑送之。景略出军门,恸哭曰:“不意此军一旦陷于不义!”怀光遣使诣邠州,令留后张昕悉发所留兵万馀人及行营将士家属会泾阳,仍遣其将刘礼等将三千馀骑胁迁之。韩游瑰说昕曰:“李太尉功高自弃,已蹈祸机。中丞今日可以自求富贵,游瑰请帅麾下以从。”昕曰:“昕微贱,赖李太尉得至此,不忍负也!”游瑰乃谢病不出,阴与诸将高固、杨怀宾等相结。时崔汉衡以吐蕃兵营于邠南,高固曰:“昕以众去,则邠城空矣。”乃诈为浑瑊书,召吐蕃使稍逼邠城。昕等惧,竟不敢出。昕等谋杀诸将之不从者,游瑰知之,先与高固等举兵杀昕,遣杨怀宾奉表以闻,且遣人告崔汉衡。汉衡矫诏以游瑰知军府事,军中大喜。怀光子旻在邠,游瑰遣之,或曰:“不杀旻,何以自明?”游瑰曰:“杀旻,则怀光怒,其众必至,不如释旻以走之。”时杨怀宾子朝晟在怀光军中为右厢兵马使,闻之,泣白怀光曰:“父立功于国,子当诛夷,不可典兵。”怀光囚之。于是游瑰屯邠宁,戴休颜屯奉天,骆元光屯昭应,尚可孤屯蓝田,皆受李晟节度,晟军声大振。
诗句翻译: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唐纪四十六
1. 译文对照
在这首诗中,“上之发奉天也”指的是德宗皇帝从西京出发前往东都。韩游瑰带领他的部下八百多人返回宁州(今陕西彬县)。李怀光因为李晟的部队日益强大,开始对李晟产生不满,考虑率领自己的军队从咸阳袭击东渭桥。他多次命令部下响应,但部下没有回应,私下里相互告诫说:“如果跟随我们攻打朱泚,我们愿意尽力;如果你们想要背叛,我们就死战不退!”李怀光了解到部下无法强迫,于是询问手下的将领良乡人李景略,李景略建议他夺取长安,杀掉朱泚,将部队解散后返还各道,然后独自前往皇帝所在地请求宽恕。李怀光被李景略恳请打动,最终同意这个计划。阎晏等建议李怀光向河中进军,等待合适时机再做决定。然而,这时韩游瑰劝说李怀光,让他暂时屯兵泾阳,召集家人到河中,等到春季装备齐全后再进攻长安。李怀光同意了这一建议。李景略对李怀光说:“过去您提出的那个计划,士兵们没有响应,现在我建议您立即离开,否则可能会被害。”于是派数骑送走了李怀光。当李怀光到达泾阳时,韩游瑰告诉他,张昕已将所有士兵及其家属聚集在泾阳,并派遣其将领刘礼等人率领三千多骑兵胁迫他们迁移。
2. 注释解析
德宗皇帝从西京出发前往东都,即指唐朝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和东都洛阳之间的交通路线。西京是指当时的首都长安。
李怀光因部队壮大而感到威胁,考虑率领自己的军队从咸阳袭击东渭桥。咸阳是唐朝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东渭桥是当时长安通往东部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李怀光通过多次命令部下响应来试图控制部下的态度。这反映出他对部下的控制能力和军事纪律的重视。
阎晏等建议李怀光向河中进军,等待合适时机再做决定。河中是唐朝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是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之一。
李怀光在阎晏的劝导下,最终同意了这一策略。这表明他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
李景略对李怀光的恳请表示了支持。他认为李怀光的提议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因此愿意支持他的决策。
阎宴等人的建议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李怀光已经做出了决定,因此未能采纳。这表明在某些关键时刻,个人的意志和决策对于整个局势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韩游瑰劝说李怀光暂时屯兵泾阳,召集家人到河中等待春季装备齐全后再进攻长安。这说明他在关键时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局势。
3.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时期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动荡性。德宗皇帝从西京出发前往东都,反映了当时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之间的交通紧张和政治斗争的情况。
李怀光因为部队壮大而感到威胁,考虑率领自己的军队从咸阳袭击东渭桥。这一事件揭示了当时唐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军备竞争的紧张态势。
李怀光通过多次命令部下响应来试图控制部下的态度。这反映出他对部下的控制能力和军事纪律的重视,以及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李景略对李怀光的恳请表示了支持。他认为李怀光的提议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因此愿意支持他的决策。这表明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个人的忠诚和信念对于维持稳定和推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阎晏等建议李怀光向河中进军,等待合适时机再做决定。这一建议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李怀光已经做出了决定,因此未能采纳。这表明在某些关键时刻,个人的意志和决策对于整个局势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韩游瑰劝说李怀光暂时屯兵泾阳,召集家人到河中等待春季装备齐全后再进攻长安。这说明他在关键时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局势。
这首诗通过对唐朝政治局势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朝廷内部的纷争和动荡。它反映了唐朝时期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动荡性。德宗皇帝从西京出发前往东都反映了当时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之间的交通紧张和政治斗争的情况。李怀光因为部队壮大而感到威胁,考虑率领自己的军队从咸阳袭击东渭桥的事件揭示了当时唐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军备竞争的紧张态势。李怀光通过多次命令部下响应来试图控制部下的态度,这反映出他对部下的控制能力和军事纪律的重视,以及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所采取的策略。李景略对李怀光的恳请表示了支持。这说明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个人的忠诚和信念对于维持稳定和推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阎晏等建议李怀光向河中进军,等待合适时机再做决定。这表明在某些关键时刻,个人的意志和决策对于整个局势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韩游瑰劝说李怀光暂时屯兵泾阳,召集家人到河中等待春季装备齐全后再进攻长安。这说明他在关键时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