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王皋遣其将伊慎、王锷围安州,李希烈遣其甥刘戒虚将步骑八千救之。皋遣别将李伯潜逆击之于应山,斩首千馀级。生擒戒虚,徇于城下,安州遂降。以伊慎为安州刺史,又击希烈将康叔夜于厉乡,走之。

丁亥,孔巢父至河中,李怀光素服待罪,巢父不之止。怀光左右多胡人,皆叹曰:“太尉无官矣!”巢父又宣言于众曰:“军中谁可代太尉领军者?”于是怀光左右发怒喧噪。宣诏未毕,众杀巢父及中使啖守盈,怀光亦不之止,复治兵为拒守之备。辛卯,赦天下。

初,肃宗在灵武,上为奉节王,学文于李泌。代宗之世,泌居蓬莱书院,上为太子,亦与之游。及上在兴元,泌为杭州刺史,上急诏征之,与睦州刺史杜亚俱诣行在。乙未,以泌为左散骑常侍,亚为刑部侍郎,命泌日直西省以候对,朝野皆属目附之。上问泌:“河中密迩京城,朔方兵素称精锐,如达奚小俊等皆万人敌,朕昼夕忧之,奈何?”对曰:“天下事甚有可忧者,若惟河中,不足忧也。夫料敌者,料将不料兵。今怀光,将也;小俊之徒乃兵耳,何足为意!怀光既解奉天之围,视硃泚垂亡之虏不能取,乃与之连和,使李晟得取以为功。今陛下已还宫阙,怀光不束身归罪,乃虐杀使臣,鼠伏河中,如梦魇之人耳!但恐不日为帐下所枭,使诸将无以藉手也。”初,上发吐蕃以讨硃泚。许成功以伊西、北庭之地与之。及泚诛,吐蕃来求地,上欲召两镇节度使郭昕、李元忠还朝,以其地与之。李泌曰:“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得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且两镇之人,势孤地远,尽忠竭力,为国家固守近二十年,诚可哀怜。一旦弃之以与戎狄,彼其心必深怨中国,它日从吐蕃入寇,如报私仇矣。况日者吐蕃观望不进,阴持两端,大掠武功,受赂而去,何功之有!”众议亦以为然,上遂不与。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一 中

唐纪四十七

曹王皋派遣将领伊慎、王锷围攻安州,李希烈派遣其外甥刘戒虚率领八千步兵和骑兵前来救援。皋命令将领李伯潜于应山迎击,斩首千余级,生擒刘戒虚,并将他示众于安州城下。安州于是归降。皋任命伊慎为安州刺史,继续追击李希烈的部将康叔夜于厉乡,击败并驱赶了康叔夜。

丁亥,孔巢父前往河中,李怀光穿着丧服等待处罚,但孔巢父并未制止他。李怀光周围有许多胡人,他们都感叹地说:“太尉无官矣!”孔巢父又在众人面前宣布道:“军中有谁能代替太尉指挥军队吗?”这时李怀光周围的人们愤怒喧闹,孔巢父宣诏未毕,他们便杀死了两人,包括宦官啖守盈,李怀光也没有制止,再次备战以抵抗敌军。辛卯,朝廷赦免了天下囚犯。

起初,在肃宗灵武时期,李上是奉节王,曾向李泌学习文辞。代宗时,李泌居住在蓬莱书院,李上作为太子也曾与其游学。后来李上抵达兴元后,李泌担任杭州刺史,李上紧急召请李泌,并与睦州刺史杜亚一同前往行宫。乙未,朝廷任命李泌为左散骑常侍,杜亚为刑部侍郎,命李泌日直西省等候对答,朝野人士都关注着这位官员的表现。当李上询问李泌:“河中靠近京城,朔方军队素来被视为精锐之师,如达奚小俊等人都是万人敌,朕日夜忧虑此事,怎么办?”李泌回答说:“天下的事有很多可忧的,只要只考虑河中,就不足为虑。衡量敌人的将领,不如衡量敌人的士兵。如今怀光是将领,而小俊等只是士兵而已,何必在意!怀光既已解除奉天之围,却视朱泚垂亡之虏无法夺取,反而与之勾结,使李晟取得功劳。如今陛下已经返回宫中,怀光不束身归罪,反而虐杀使臣,鼠伏河中,如同梦魇之人!但恐怕不久就会被帐下所杀,使诸将没有可以依赖的对象。”当初,上发兵征讨朱泚,准许成功以伊西、北庭之地与之。等到朱泚被诛后,吐蕃前来索求土地,上欲召回两镇节度使郭昕、李元忠回朝,以地与吐蕃。李泌说:“安西、北庭地区骁勇善战,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摊吐蕃势力,使其不得同时东侵,为什么要拱手相让呢!而且这两地的人势孤力单,尽忠竭力为国家固守近二十年,实在让人感伤。一旦放弃给他们与戎狄,彼之心必然深感怨恨中国,未来从吐蕃入寇如报私仇一样。况且之前吐蕃观望不进,暗中持有两端态度,大肆掠夺武功,接受贿赂后才离去,有何功绩可言。”众议也认为如此,上遂不予采纳。

译文:
曹王皋派其将领伊慎、王锷围攻安州,李希烈派其外甥刘戒虚率领步兵和骑兵八千前来救援。皋派将领李伯潜于应山迎击,斩杀千余级。生擒刘戒虚,并在安州城下公开示众,安州于是投降。皋任命伊慎为安州刺史,继续追击李希烈的部将康叔夜于厉乡,击败并驱赶了他。丁亥,孔巢父前往河中,李怀光身着丧服等待处罚,但孔巢父并未制止他。李怀光周围有许多胡人,他们都感叹地说:“太尉无官矣!”孔巢父又在众人面前宣布道:“军中有谁能代替太尉指挥军队吗?”这时李怀光周围的人们愤怒喧闹,孔巢父宣诏未毕,他们便杀死了两人,包括宦官啖守盈,李怀光也没有制止,再次备战以抵抗敌军。辛卯,朝廷赦免了天下囚犯。

起初,在肃宗灵武时期,李上是奉节王,曾向李泌学习文辞。代宗时,李泌居住在蓬莱书院,李上作为太子也曾与其游学。后来李上抵达兴元后,李泌担任杭州刺史,李上紧急召请李泌,并与睦州刺史杜亚一同前往行宫。乙未,朝廷任命李泌为左散骑常侍,杜亚为刑部侍郎,命李泌日直西省等候对答,朝野人士都关注着这位官员的表现。当李上询问李泌:“河中靠近京城,朔方军队素来被视为精锐之师,如达奚小俊等人都是万人敌,朕日夜忧虑此事,怎么办?”李泌回答说:“天下的事有很多可忧的,只要只考虑河中,就不足为虑。衡量敌人的将领,不如衡量敌人的士兵。如今怀光是将领,而小俊等只是士兵而已,何必在意!怀光既已解除奉天之围,却视朱泚垂亡之虏无法夺取,反而与之勾结,使李晟取得功劳。如今陛下已经返回宫中,怀光不束身归罪,反而虐杀使臣,鼠伏河中,如同梦魇之人!但恐怕不久就会被帐下所杀,使诸将没有可以依赖的对象。”当初,上发兵征讨朱泚,准许成功以伊西、北庭之地与之。等到朱泚被诛后,吐蕃前来索求土地,上欲召回两镇节度使郭昕、李元忠回朝,以地与吐蕃。李泌说:“安西、北庭地区骁勇善战,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摊吐蕃势力,使其不得同时东侵,为什么要拱手相让呢!而且这两地的人势孤力单,尽忠竭力为国家固守近二十年,实在让人感伤。一旦放弃给他们与戎狄,彼之心必然深感怨恨中国,未来从吐蕃入寇如报私仇一样。况且之前吐蕃观望不进,暗中持有两端态度,大肆掠夺武功,接受贿赂后才离去,有何功绩可言。”众议也认为如此,上遂不予采纳。

注解:
皋遣其将伊慎、王锷攻安州。戒虚将步骑八千救安州,皋令将李伯潜逆击之于应山,斩获千余级。戒虚走壁示众,安州遂降。

皋命李伯潜逆击于 应山 ,斩首千余级 。 获戒虚及大将二、裨将二十;生擒戒虚。

皋命李伯潜迎击于应山,获戒虚及大将二、裨将二十;斩首千余级。

皋命李伯潜迎击于应山,斩其伪刺史王嘉祥;李怀光遣将康叔夜援隋州;皋破之厉乡;因下平静、白鴈关。

关键词注解释:

  • 伊慎王锷:两位将领的名字,他们在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李伯潜:一位将领的名字,他在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应山:战役发生的地点之一。
  • 李希烈:叛乱者的名字,他的行动对战役产生了直接影响。
  • 安州隋州:两个被攻击的目标城市。
  • 孔巢父:一位官员的名字,他参与了对叛军的行动。
  • 李怀光杜亚:两位官员的名字,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役的结果有重大影响。
  • 康叔夜王嘉祥:两位叛将的名字,他们在战役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 静江府浔阳郡:历史上存在的一些地名。
  • 河中:一个特定的地点。
  • 蓬莱书院杭州刺史:历史背景中的职位名称。
  • 朔方西域:地理概念,分别表示沙漠以南的地区和丝绸之路沿线地区。

诗歌赏析:
此诗描述了唐朝时期的一次军事冲突及其结果。通过具体的军事行动和战斗场景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诗中详细叙述了安州被攻占的过程以及李希烈派遣刘戒虚前来援助的情况。最终通过双方的激战和将领们的英勇表现,安州的失陷成为了事实。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展现了将领们的智慧和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