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丙子,以泾原节度使田希鉴为卫尉卿。李晟初至凤翔,希鉴遣使参候,晟谓使者曰:“泾州逼近吐蕃,万一入寇,州兵能独御之乎?欲遣兵防援,又未知田尚书意。”使者归,以告希鉴,希鉴果请援兵,晟遣腹心将彭令英等戍泾州。晟寻托巡边诣泾州,希鉴出迎,晟与之并辔而入,道旧结欢。希鉴妻李氏,以叔父事晟,晟谓之田郎。晟命具三日食,曰:“巡抚毕,即还凤翔。”希鉴不复疑。晟置宴,希鉴与将佐俱诣晟营。晟伏甲于外庑,既食而饮,彭令英引泾州诸将下堂。晟曰:“我与汝曹久别,各宜自言姓名。”于是得为乱者石奇等三十馀人,让之曰:“汝曹屡为逆乱,残害忠良,固天地所不容!”悉引出,斩之。希鉴尚在座,晟顾曰:“田郎亦不得无过,以亲知之故,当使身首得完。”希鉴曰:“唯。”遂引出,缢杀之,并其子萼。晟入其营,谕以诛希鉴之意,众股栗,无敢动者。
这首诗的原文是:“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一 · 唐纪四十七 闰月,丙子,以泾原节度使田希鉴为卫尉卿。李晟初至凤翔,希鉴遣使参候,晟谓使者曰:‘泾州逼近吐蕃,万一入寇,州兵能独御之乎?欲遣兵防援,又未知田尚书意。’使者归,以告希鉴,希鉴果请援兵,晟遣腹心将彭令英等戍泾州。晟寻托巡边诣泾州,希鉴出迎,晟与之并辔而入,道旧结欢。希鉴妻李氏,以叔父事晟,晟谓之田郎。晟命具三日食,曰:‘巡抚毕,即还凤翔。’希鉴不复疑。晟置宴,希鉴与将佐俱诣晟营。晟伏甲于外庑,既食而饮,彭令英引泾州诸将下堂。晟曰:‘我与汝曹久别,各宜自言姓名。’于是得为乱者石奇等三十馀人,让之曰:‘汝曹屡为逆乱,残害忠良,固天地所不容!’悉引出,斩之。希鉴尚在座,晟顾曰:“田郎亦不得无过,以亲知之故,当使身首得完。”希鉴曰:“唯。”遂引出,缢杀之,并其子萼。晟入其营,谕以诛希鉴之意,众股栗,无敢动者。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一 · 唐纪四十七闰月,丙子,唐朝任命泾原节度使田希鉴为卫尉卿。李晟刚刚到达凤翔时,田希鉴派遣使者来问候他,李晟对使者说:“泾州靠近吐蕃,如果发生战争,泾州的部队能否单独抵抗敌人呢?我想派兵去支援你们,但又不知道田尚书是否同意?”使者回去后,告诉田希鉴这件事,田希鉴果然请求援兵。李晟派遣他的心腹将领彭令英等人驻守泾州。不久,李晟借口巡视边关来到泾州,田希鉴出来迎接他。李晟与他并肩行走进入城中,两人叙旧谈笑风生。田希鉴的妻子李氏因为尊敬李晟而称李晟为田郎。李晟命令准备三天的食物供他们享用,他说:“慰问结束,我就返回凤翔。”田希鉴不再怀疑。李晟设宴招待他们,田希鉴和他的部将们都来到了军营。李晟埋伏下士兵在门外走廊,用餐之后饮酒,彭令英带领泾州的一些将领走下台阶。李晟对他们说:“我和你们久别重逢,希望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姓名。”于是得到了叛乱分子石奇等三十多人,李晟责备他们说:“你们屡次发动叛逆和叛乱,残害忠良,这是天地不容的行为!”然后,全部把他们抓起来杀死了。田希鉴还在座位上,李晟回头看他,对他说:“田郎也做错了事,因为是你信任我,所以我才保全了他的性命。”田希鉴说:“只有”然后被带出去杀死,连同他的儿子田萼也被处死。李晟进入他们的营地,向士兵们说明了诛杀田希鉴的理由。士兵们非常恐惧,没有人敢动。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李晟在处理泾州叛乱的过程中的果断与智慧。首先, 李晟在接到田希鉴求救信后, 迅速派出兵力进行支援; 然后, 在处理完叛乱事件后, 他又巧妙地安抚了田希鉴, 使其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此外, 李晟对待田希鉴的方式也非常明智, 他并没有因为田希鉴是他的上司就对他有所偏袒, 而是公平公正地处理了这次事件。这种处事方式充分体现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胸怀和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