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同平章事萧复奉使自江、淮还,与李勉、卢翰、刘从一俱见上。勉等退,复独留,言于上曰:“陈少游任兼将相,首败臣节,韦皋幕府下僚,独建忠义,请以皋代少游镇淮南,使善恶著明。上然之。寻遣中使马钦绪揖刘从一附耳语而去。诸相还閤。从一诣复曰:“钦绪宣旨,令从一与公议朝来所言事,即奏行之,勿令李、卢知。敢问何事也?”复曰:“唐、虞黜陟,岳牧佥谐。爵人于朝,与士共之。使李、卢不堪为相,则罢之。既在相位,朝廷政事,安得不与之同议而独隐此一事乎!此最当今之大弊,朝来主上已有斯言,复已面陈其不可,不谓圣意尚尔。复不惜与公奏行之,但恐浸以成俗,未敢以告。”竟不以事语从一。从一奏之,上愈不悦,复乃上表辞位,乙丑,罢为左庶子。刘洽克汴州,得《李希烈起居注》,云“某月日,陈少游上表归顺。”少游闻之惭惧,发疾,十二月,乙亥,薨。赠太尉,赙祭如常仪。淮南大将王韶欲自为留后,令将士推己知军事,且欲大掠。韩滉遣使谓之曰:“汝敢为乱,吾即日全军渡江诛汝矣!”韶等惧而让。上闻之喜,谓李泌曰:“滉不惟安江东,又能安淮南,真大臣之器,卿可谓知人!”庚辰,加滉平章事,江淮转运使。滉运江、淮粟帛入贡府,无虚月,韩廷赖之,使者劳问相继,恩遇始深矣。
资治通鉴 · 唐纪四十七
吏部尚书萧复忠诚之议
- 萧复奉使自江、淮还,与李勉、卢翰、刘从一相见
- 萧复奉命出使江淮地区后返回,与李勉、卢翰、刘从一一同晋见德宗。
- 李勉等人退下后,萧复独自留下进言
- 李勉等人离开后,萧复单独留了下来,向德宗进言陈少游和韦皋之事。
- 萧复进言“陈少游任兼将相”
- 萧复批评陈少游身兼将相,首败人望操守。
- 萧复进言“韦皋幕府下僚”
- 他赞扬韦皋虽为幕府下级,但独能建立忠义之举。
- 德宗对萧复进言表示赞同
- 德宗对二人的进言表示赞同,并询问了具体的建议。
- 萧复提议以韦皋代陈少游镇淮南
- 萧复提出应让韦皋替代陈少游镇守淮南,以彰显善恶。
- 朝廷对萧复意见表示支持
- 朝廷对萧复的建议表示支持,决定由韦皋代替陈少游。
- 德宗表示满意
- 德宗对这一建议表示满意,认为萧复的意见十分中肯。
- 萧复请求辞去官职
- 在获得德宗同意后,萧复主动请求辞去官职。
- 德宗同意萧复辞官
- 德宗批准了萧复的辞官请求,使他得以安心养病。
- 韩滉遣使者传达德宗意愿
- 韩滉派遣使者向萧复传达德宗的意愿:希望他能安度江东,也确保淮南地区的安宁。
- 韩滉加萧复为平章事
- 韩滉授予萧复平章事职位,这是对他在朝廷中的极高荣誉。
- 淮南大将王韶欲自立为留后
- 淮南地区大将王韶考虑自立为淮南节度使,这引发了朝廷的忧虑。
- 德宗闻讯后感到欣慰
- 得知王韶有自立意图后,德宗感到欣慰,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淮南地区的混乱。
- 德宗派使者安抚王韶
- 为了稳定局势,德宗派遣使者去安抚王韶,让他放弃自立的想法。
- 韩滉遣使告知王韶后果
- 韩滉再次派出使者告诫王韶如果继续自立,将会被朝廷严厉处置。
- 萧复进言“吾不惜与公奏行”
- 当得知王韶打算自立时,萧复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反对,并表示愿意公开此事。
- 萧复担心成俗影响朝政
- 萧复担忧一旦成为惯例,朝廷政事就会失去公正处理的可能。
- 萧复不畏惧个人安危
- 尽管可能面临个人的安危问题,萧复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正直。
- 萧复最终上表辞位
- 经过深思熟虑后,萧复决定辞去职位,以避免影响朝廷决策。
- 德宗对萧复辞职表示理解
- 德宗对萧复的辞职表示理解和尊重,为他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处理个人的事务。
- 萧复辞职后获赐赙祭如常仪
- 即便辞职,萧复依然得到朝廷的礼遇和资助,显示了他的地位和尊重。
- 李泌称赞萧复为真大臣器
- 李泌对萧复的才能和忠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真正的大臣。
- 德宗喜称萧复为真知人
- 德宗对能够识别和重用萧复的才能表示赞赏,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识才之人。
- 萧复辞位获恩遇深
- 萧复因坚持己见而辞位之后,得到了朝廷的深厚恩遇,这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贡献和责任。
- 韩滉加萧复平章事
- 韩滉提升萧复为平章事,这是对他之前忠诚行为的肯定和认可。
- 韩滉加萧复江淮转运使
- 韩滉赋予萧复江淮地区的转运使职务,让他负责该地区的财政管理。
- 萧复运漕江、淮粟帛入贡府
- 萧复负责把江、淮地区的粮食和布帛运送入京城,确保朝廷的供应安全。
- 韩滉感激萧复的劳问相继
- 韩滉对于使者的慰问表示感谢,他们的到来带来了不断的关怀和慰问。
- 韩滉感激萧复的恩遇始深
- 韩滉对之前给予萧复的恩宠和待遇感到满足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