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云南王閤罗凤陷巂州,获西泸令郑回。回,相州人,通经术,閤罗凤爱重之。其子凤迦异及孙异牟寻、曾孙寻梦凑皆师事之,每授学,回得挞之。及异牟寻为王,以回为清平官。清平官者,蛮相也,凡有六人,而国事专决于回。五人者事回甚卑谨,有过,则回挞之。云南有众数十万,吐蕃每入寇,常以云南为前锋,赋敛重数,又夺其险要立城堡,岁征兵助防,云南苦之。回因说异牟寻复自归于唐,曰:“中国尚礼义,有惠泽,无赋役。”异牟寻以为然,而无路自致,凡十馀年。及西川节度使韦皋至镇,招抚境上群蛮,异牟寻潜遣人因诸蛮求内附。皋奏:“今吐蕃弃好,暴乱盐、夏,宜因云南及八国生羌有归化之心招纳之,以离吐蕃之党,分其势。”上命皋先作边将书以谕之,微观其趣。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唐纪四十八

诗句解读

  1.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二 · 唐纪四十八”
  • 解释:这一句说明《资治通鉴》这本书是记录唐朝历史的,具体到某一年的历史事件。
  1. “初,云南王閤罗凤陷巂州,获西泸令郑回。”
  • 注释:起初,云南王阁罗凤攻占了蜀州,并俘虏了当地的西泸令——郑回。
  1. “回,相州人,通经术,阁罗凤爱重之。”
  • 注释:郑回是相州人,他精通儒家经典,因此受到云南王阁罗凤的赏识和重用。
  1. “其子凤迦异及孙异牟寻、曾孙寻梦凑皆师事之,每授学,回得挞之。”
  • 注释:他的孙子凤迦异和曾孙寻梦凑都是郑回的学生,每当郑回教学时都会用鞭子打他们。
  1. “及异牟寻为王,以回为清平官。”
  • 注释:当异牟寻即位成为云南王后,任命郑回为清平官。
  1. “清平官者,蛮相也,凡有六人,而国事专决于回。”
  • 注释:清平官是掌管政务的官员,共有六个人,但国政的决策都由郑回来做出。
  1. “五人者事回甚卑谨,有过,则回挞之。”
  • 注释:其他五位清平官都非常尊敬郑回,如果有过错,郑回就会用鞭子惩罚他们。
  1. “云南有众数十万,吐蕃每入寇,常以云南为前锋,赋敛重数,又夺其险要立城堡,岁征兵助防,云南苦之。”
  • 注释:由于云南有数十万人口,每当吐蕃入侵时,云南常常成为前线,不仅需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还要在险要的地方建立城堡抵御外敌,每年都需要征召士兵来帮助防御,这让云南民众感到痛苦。
  1. “回因说异牟寻复自归于唐,曰:“中国尚礼义,有惠泽,无赋役。”**
  • 注释:郑回趁机劝说异牟寻回归唐朝,他说:“中国崇尚礼仪和道德,对百姓施行仁政,不征收税役。”
  1. “异牟寻以为然,而无路自致,凡十馀年。”
  • 注释:异牟寻认为郑回的话有道理,但没有找到返回唐朝的道路,持续了十多年。
  1. “及西川节度使韦皋至镇,招抚境上群蛮,异牟寻潜遣人因诸蛮求内附。”
  • 注释:这时西川节度使韦皋抵达成都,开始招安境内的各个少数民族,异牟寻秘密派遣人员利用各个部落的首领向韦皋请求归附。
  1. “皋奏:“今吐蕃弃好,暴乱盐、夏,宜因云南及八国生羌有归化之心招纳之,以离吐蕃之党,分其势。”
  • 注释:韦皋上奏朝廷,建议利用云南以及八个国家的生羌归顺的意愿进行招安,以此削弱吐蕃的力量,分散他们的势力。
  1. “上命皋先作边将书以谕之,观其趣。”
  • 注释:皇帝命令韦皋先写好一封边将的信来安抚他们,观察他们的反应。

译文

云南王阁罗凤攻陷了巂州,俘虏了那里的西泸县令郑回。郑回来自相州,精通儒家经典,受到云南王的重用。他的三个孩子——异牟寻、异牟寻的儿子、异牟寻的孙子——都是郑回的学生,每当郑回教授时都会用鞭子打他们。异牟寻继位为云南王后,任命郑回为清平官。清平官是掌管政务的官职,共有六个人,但所有重大事务都由郑回决定。其他人都很尊敬郑回,如果犯了错误,郑回就用鞭子责罚他们。云南有数十万人口,每当吐蕃入侵时,云南常常成为前线,不仅需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还要在险要之地建立城堡抵御外敌,每年都需要征召士兵来帮助防御,这让云南民众感到痛苦。郑回趁机劝说异牟寻回归唐朝,说:“中国崇尚礼仪和道德,对百姓施行仁政,不征收税役。”异牟寻觉得郑回的话有道理,但没有找到返回唐朝的道路,持续了十多年。这时西川节度使韦皋抵达成都,开始招安境内的各个少数民族,异牟寻秘密派遣人员利用各个部落的首领向韦皋请求归附。韦皋上奏朝廷,建议利用云南以及八个国家的生羌归顺的意愿进行招安,以此削弱吐蕃的力量,分散他们的势力。皇帝命令韦皋先写好一封边将的信来安抚他们,观察他们的反应。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朝时期云南地区的一些历史事件和政治变迁。通过描述云南王阁罗凤与郑回之间的关系、云南的困境以及韦皋的策略,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复杂局势和中央政权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智慧与策略。诗中体现了唐朝对周边民族的重视以及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展现了唐朝在维护边疆稳定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