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赏与齐映有隙,映在诸相中颇称敢言,上浸不悦。延赏言映非宰相器。壬子,映贬夔州刺史。刘滋罗为左散骑常侍,以兵部侍郎柳浑同平章事。韩滉性苛暴,方为上所任,言无不从,他相充位而已,百官群吏救过不赡。浑另为滉所引荐,正色让之曰:“先相公以褊察为相,不满岁而罢,今公又甚焉。奈何榜吏于省中,至有死者!且作福作威,岂人臣所宜!”滉愧,为之少霁威严。
二月,壬戌,以检校左庶子崔浣充入吐蕃使。
戊寅,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充江、淮转运使韩滉薨。滉久在二浙,所辟僚佐,各随其长,无不得人。尝有故人子谒之,考其能,一无所长,滉与之宴,竟席,未尝左右视及与并坐交言。后数日,署为随军,使监库门。其人终日危坐,吏卒无敢妄出入者。
{诗歌原文如下: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唐纪四十八
张延赏与齐映有隙,映在诸相中颇称敢言,上浸不悦。延赏言映非宰相器。壬子,映贬夔州刺史。刘滋罗为左散骑常侍,以兵部侍郎柳浑同平章事。韩滉性苛暴,方为上所任,言无不从,他相充位而已,百官群吏救过不赡。浑另为滉所引荐,正色让之曰:“先相公以褊察为相,不满岁而罢,今公又甚焉。奈何榜吏于省中,至有死者!且作福作威,岂人臣所宜!”滉愧,为之少霁威严。二月,壬戌,以检校左庶子崔浣充入吐蕃使。戊寅,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充江、淮转运使韩滉薨。滉久在二浙,所辟僚佐,各随其长,无不得人。尝有故人子谒之,考其能,一无所长,滉与之宴,竟席,未尝左右视及与并坐交言。后数日,署为随军,使监库门。其人终日危坐,吏卒无敢妄出入者。}
诗句解析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唐纪四十八”:
- 此句表明《资治通鉴》的卷数以及所涉及的唐朝历史时期。
- “张延赏与齐映有隙”:
- 指出张延赏和齐映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 “映在诸相中颇称敢言”:
- 描述了齐映在朝廷中敢于发言的特点。
- “上浸不悦”:
- 表明皇帝对齐映的态度逐渐产生了不满。
- “延赏言映非宰相器”:
- 张延赏评价齐映不是担任宰相的合适人选。
- “壬子,映贬夔州刺史”:
- 具体的时间点(壬子日)和事件的结果,齐映被贬为夔州刺史。
- “刘滋罗为左散骑常侍”:
- 这是对人物刘滋罗的新任命,他被任命为左散骑常侍。
- “以兵部侍郎柳浑同平章事”:
- 描述柳浑成为新的宰相职位。
- “韩滉性苛暴”:
- 韩滉的性格特点是严厉和粗暴。
- “方为上所任”:
- 韩滉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 “言无不从”:
- 韩滉的言论完全被采纳,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 “他相充位而已”:
- 其他相位官员只是充当了陪衬的角色。
- “百官群吏救过不赡”:
- 描述整个朝廷上下的官员们为了弥补过错而感到力不从心。
- “浑另为滉所引荐”:
- 柳浑是韩滉推荐的候选人。
- “正色让之曰”:
- 柳浑严肃而坚定地拒绝韩滉的不当行为。
- “先相公以褊察为相,不满岁而罢”:
- 韩滉的前任因为过于苛刻而被撤换。
- “今公又甚焉”:
- 柳浑批评韩滉比前任做得更过分。
- “奈何榜吏于省中,至有死者”:
- 韩滉在办公场所对待下属过于严厉,甚至导致了死亡的事故。
- “且作福作威,岂人臣所宜”:
- 柳浑认为韩滉滥用权力是不合适的。
- “滉愧,为之少霁威严”:
- 韩滉因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并有所收敛。
- “二月,壬戌,以检校左庶子崔浣充入吐蕃使”:
- 这是关于一个名为崔浣的人物被任命为入吐蕃使的历史事件。
- “戊寅,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充江、淮转运使韩滉薨”:
- 描述了韩滉的去世消息。
译文
《资治通鉴》记录了唐朝的一段政治风波。当时,张延赏与齐映之间出现了裂痕。齐映在朝堂上敢于发言,引起了皇帝的不满。张延赏认为齐映不适合担任宰相的职位。最终,齐映被贬官至夔州刺史。同时,刘滋罗被任命为左散骑常侍,而柳浑则接替了韩滉的位置,成为了宰相。然而,韩滉因其严厉和粗暴的工作作风,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尽管如此,他的专断也带来了不良后果,甚至有人因此丧命。韩滉对此感到羞愧,并有所收敛。同时,二月时,崔浣被任命为入吐蕃使。此外,另一位重要人物韩滉去世的消息也被记录在案。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记录历史事件,展现了唐代政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通过对人物性格、事件的描绘以及对历史背景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对权力和个人行为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