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贽既罢相,裴延龄因谮京兆尹李充、卫尉卿张滂、前司农卿李钅舌党于贽。会早,延龄奏言:“贽等失势怨望,言于众曰,‘天下旱,百姓且流亡,度支多欠诸军刍粮,军中人马无所食,其事奈何!’以动摇众心,其意非止欲中伤臣而已。”后数日,上猎苑中,适有神策军士诉云:“度支不给马刍。”上意延龄言为信,遽还宫。夏,四月,壬戌,贬贽为忠州别驾,充为涪州长史,滂为汀州长史,钅舌为邵州长史。
初,阳城自处士征为谏议大夫,拜官不辞。未至京师,人皆想望风采,曰:“城必谏诤,死职下。”及至,诸谏官纷纷言事细碎,天子益厌苦之。而城方与二弟及客日夜痛饮,人莫能窥其际,皆以为虚得名耳。前进士河南韩愈作《争臣论》以讥之,城亦不以屑意。有欲造城而问者,城揣知其意,辄强与酒。客或时先醉仆席上,城或时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及陆贽等坐贬,上怒未解,中外惴恐,以为罪且不测,无敢救者。城闻而起曰:“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杀无罪人。”即帅拾遗王仲舒、归登、右补阙熊执易、崔邠等守延英门,上疏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上大怒,欲加城等罪。太子为之营救,上意乃解,令宰相谕遣之。于是金吾将军张万福闻谏官伏阁谏,趋往至延英门,大言贺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遂遍拜城与仲舒等,已而连呼“太平万岁!太平万岁!”万福,武人,年八十馀,自此名重天下。登,崇敬之子也。时朝夕相延龄,阳城曰:“脱以延龄为相,城当取白麻坏之,恸哭于庭。”有李繁者,泌之子也,城尽疏延龄过恶,欲密论之,以繁故人子,使之缮写,繁径以告延龄。延龄先诣上,一一自解。疏入,上以为妄,不之省。
诗句: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五 · 唐纪五十一
译文:这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
关键词注释:
-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的史书,是一部记录中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 卷二百三十五:指的是资治通鉴的第二百三十五卷。
- 唐纪五十一:指的是唐代的第五十一条记录。
- 陆贽既罢相:陆贽在担任宰相后被罢免了职务。
- 裴延龄因谮京兆尹李充、卫尉卿张滂、前司农卿李钅舌党于贽:裴延龄因为嫉妒陆贽,向皇帝诬陷京兆尹李充、卫尉卿张滂、前司农卿李钅舌与陆贽有勾结。
- 会早:恰逢时机,时间恰好。
- 延龄奏言:“贽等失势怨望,言于众曰,‘天下旱,百姓且流亡,度支多欠诸军刍粮,军中人马无所食,其事奈何!’以动摇众心,其意非止欲中伤臣而已。”:延龄上奏说,“陆贽等人失势之后心生怨恨,对众人说,‘天下干旱,百姓将要流离失所,度支拖欠各军粮草,军队中的人马没有饭吃,这该怎么办呢?’以此来动摇人心,他的意图不仅仅是想要陷害我。”
- 后数日,上猎苑中:几天之后,皇帝在打猎苑中。
- 适有神策军士诉云:“度支不给马刍。”:正好有个神策军士兵来报告说,“度支(财政)不供给马匹饲料。”
- 上意延龄言为信,遽还宫:皇帝相信了裴延龄的话,立刻回到宫中。
- 夏,四月,壬戌,贬贽为忠州别驾,充为涪州长史,滂为汀州长史,钅舌为邵州长史。 :夏季,四月,壬戌日,贬陆贽为忠州别驾,李充为涪州长史,张滂为汀州长史,李钅舌为邵州长史。
- 初,阳城自处士征为谏议大夫:起初,阳城被征召为谏议大夫。
- 拜官不辞:不推辞就接受了官职。
- 未至京师,人皆想望风采:还没有到达京城,人们都很期待他的风采。
- 及至,诸谏官纷纷言事细碎,天子益厌苦之:到了那里,其他谏官纷纷陈述事情琐碎,让天子更加讨厌和苦恼他们。
- 城方与二弟及客日夜痛饮,人莫能窥其际,皆以为虚得名耳:阳城正在和他的弟弟以及客人日夜饮酒作乐,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面目,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虚有其表的人。
- 前进士河南韩愈作《争臣论》以讥之,城亦不以屑意:前任进士河南的韩愈写了一篇《争臣论》来讽刺他,阳城也并不介意。
- 有欲造城而问者,城揣知其意,辄强与酒:有个人想见阳城,阳城猜测到他是来拜访他并请求帮助的,所以强迫给他喝酒。
- 客或时先醉仆席上,城或时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有时客人已经喝醉倒在座位上睡着了,城也有时候先醉倒在客人的怀里,无法听客人说话。
- 及陆贽等坐贬,上怒未解,中外惴恐,以为罪且不测,无敢救者:等到陆贽等人被贬谪出去后,皇上愤怒尚未平息,宫廷内外都感到恐惧不安,认为他的罪行将会非常严重,没有人敢去营救他们。
- 城闻而起曰:“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杀无罪人。”即帅拾遗王仲舒、归登、右补阙熊执易、崔邠等守延英门,上疏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上大怒,欲加城等罪。太子为之营救,上意乃解,令宰相谕遣之。 :阳城听到这个消息后站起来说道:“不能让天子信任奸臣,杀掉没有罪的人!”立即带领他的同僚拾遗王仲舒、归登、右补阙熊执易、崔彬等守卫延英门,上疏论说裴延龄奸佞不实,陆贽等人并无过错。皇上大怒,要给阳城等人定罪。太子为此去营救他们,皇上才打消了这个念头,让宰相们传话让他们回去。于是金吾将军张万福听说谏官们在朝堂里伏阁上书谏阻皇帝,就快步赶到延英门下,大声祝贺说:“朝廷有直臣,天下一定太平了!”然后就挨个儿拜见阳城和王仲舒等人,不久又连呼“太平万岁!太平万岁!”张万福是一个武人,年过八十岁了,从此名重天下。王仲舒是王的儿子。当时阳城每天都和王仲舒等人在一起,阳城说:“如果让裴延龄做宰相,我必定毁掉白麻纸,并在庭院中痛哭。”有一个叫李繁的人是李泌的儿子,阳城把他弹劾裴延龄的所有过错都说了出来,打算秘密地写文章揭露裴延龄的罪行,由于李繁是他的老朋友,阳城就让他代笔书写这些材料。李繁就直接把这些材料告诉了裴延龄。裴延龄先来到皇帝面前,一一为自己辩解。上文呈送给皇帝后,皇帝认为这是胡说八道,不予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