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卿陷钦、横、浔、贵等州,攻孙公器于邕州。

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

裴延龄奏管官吏太多,自今缺员请且勿补,收其俸以实府库。上欲修神龙寺,须五十尺松,不可得。延龄曰:“臣近见同州一谷,木数千株,皆可八十尺。”上曰:“开元、天宝间求美材于近畿犹不可得,今安得有之?”对曰:“天生珍材,固待圣君乃出,开元、天宝何从得之!”延龄奏:“左藏库司多有失落,近因检阅使置簿书,乃于粪土之中得银十三万两,其匹段杂货百万有馀。此皆已弃之物,即是羡馀,悉应移入杂库以供别敕支用。”太府少卿韦少华不伏,抗表称:“此皆每月申奏见在之物,请加推验。”执政请令三司详覆。上不许,亦不罪少华。延龄每奏对,恣为诡谲,皆众所不敢言,亦未尝闻者,延龄处之不疑。上亦颇知其诞妄,但以其好诋毁人,冀闻外事,故亲厚之。群臣畏延龄有宠,莫敢言,惟盐铁转运使张滂、京兆尹李充、司农卿李钅舌以职事相关,时证其妄,而陆贽独以身当之,日陈其不可用。十一月,壬申,贽上书极陈延龄奸诈,数其罪恶,其略曰:“延龄以聚敛为长策,以诡妄为嘉谋,以掊克敛怨为匪躬,以靖谮服谗为尽节,总典籍之所恶以为智术,冒圣哲之所戒以为行能,可谓尧代之共工,鲁邦之少卯也。迹其奸蠹,日长月滋,阴秘者固未尽彰,败露者尤难悉数。”又曰:“陛下若意其负谤,则诚宜亟为辨明。陛下若知其无良,又安可曲加容掩!”又曰:“陛下姑欲保持,曾无诘问,延龄谓能蔽惑,不复惧思。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馀,愚弄朝廷,有同儿戏。”又曰:“矫诡之能,诬罔之辞,遇事辄行,应口便发,靡日不有,靡时不为,又难以备陈也。”又曰:“昔赵高指鹿为马,臣谓鹿之与马,物类犹同,岂若延龄掩有为无,指无为有。”又曰:“延龄凶妄,流布寰区,上自公卿近臣,下逮舆台贱品,喧喧谈议,亿万为徒,能以上言,其人有几!臣以卑鄙,任当台衡,情激于衷,虽欲罢而不能自默也。”书奏,上不悦,待延龄益厚。

这首诗出自唐朝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唐纪五十一》。诗中描绘了黄少卿在钦、横、浔、贵等州的军事行动,以及王虔休攻破元谊兵、裴延龄建议节省官员俸禄等事件。诗中还提到了神龙寺的建设计划和延龄的建议。

诗句“黄少卿陷钦、横、浔、贵等州,攻孙公器于邕州。”描述了黄少卿在钦、横、浔、贵等州的军事行动,这些地方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他的目标是攻打当地的一个叫做孙公器的敌对势力。这里的“邕州”是今天的广西省南宁市,历史上曾是唐代的行政区划之一。

接下来的句子“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讲述了另一位唐朝将领王虔休在九月击败了元谊的军队,并成功攻占了一个地方叫做鸡泽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具体位置现在已无法考证,但它可能是今天河北省的一部分。

“裴延龄奏管官吏太多,自今缺员请且勿补,收其俸以实府库。”反映了当时的宰相裴延龄提出了减少政府官僚人员的建议。他认为如果官员过多,就会导致财政负担加重,因此提出暂时不要补充空缺的职位,而是收回他们的俸禄来充实国库。这里的“府库”是指国家财政储备。

最后一句“上欲修神龙寺,须五十尺松,不可得。延龄曰:‘天生珍材,固待圣君乃出,开元、天宝何从得之!’”描述了皇帝想要修建神龙寺,但需要五十尺长的松树,而这种珍贵的木材在当时是难以获得的。裴延龄回答说,这样的珍贵木材是由天然生成的,只有在圣明的君主领导下才能出现。他还提到了开元和天宝年间,当时在附近地区寻找美材仍然困难,这表明他在试图用历史事例来说明目前的问题。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系列历史事件,展现了唐代的政治状况和一些官员的行为。诗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反映出了唐代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