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阏逢阉茂六月,尽上章执徐,凡六年有奇。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
◎贞元十年甲戌,公元七九四年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邪!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汝州梁人也,素以义勇闻。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且以军事委王延贵。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疾不能见。三日,缄乃严兵诣守进,守进谓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馆,令王延贵权知军事。侍御宜发丧行服。”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守进召延贵,宣口诏令视事,趣缄赴东都。元仲经出走,延贵悉归罪于仲经,捕斩之。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一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李抱真之逝世与昭义节度使之谜

公元七九四年,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因健康原因去世。他的遗子殿中侍御史李缄与从甥元仲经策划了一场未遂的自立事件。在得知父亲已死的消息后,李缄并未按照朝廷的安排立即发丧和处理事务,而是选择伪造父亲的病状,并诈称自己能代行职务。同时,他试图通过陈荣向王武俊借取财物,但遭到武俊的拒绝,并被告知不得擅自行动。面对王武俊的威胁,李缄最终不得不公开发丧,并将军事大权交给了王延贵。

此事件的处理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李缄的密谋失败以及最终不得不公开宣布父亲去世,揭示了他在政治游戏中的不成熟和缺乏对大局的把握。这一事件也体现了唐朝晚期宦官与藩镇力量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地方军阀对于中央权威的挑战。

李缄的行动不仅影响了昭义地区的稳定,也对整个唐朝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未遂自立行为虽然未能成功,但却暴露了藩镇割据势力试图挑战中央集权的野心,同时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李缄的未遂自立事件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政治阴谋,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通过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洞察唐代后期的政治格局及其变迁,以及这一变迁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