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文在蜀期年,一旦谓监军曰:“崇文,河朔一卒,幸有功。致位至此。西川乃宰相回翔之地,崇文叨居日久,岂敢自安!”屡上表称“蜀中安逸,无所陈力,愿效死边陲。”上择可以代崇文者而难其人。丁卯,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武元衡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
李锜以宣州富饶,欲先取之,遣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田少卿将兵三千袭之。三人知锜必败,与牙将裴行立同谋讨之。行立,锜之甥也,故悉知锜之密谋。三将营于城外,将发,召士卒谕之曰:“仆射反逆,官军四集,常、湖二将继死,其势已蹙。今乃欲使吾辈远取宣城,吾辈何为随之族灭!岂若去逆效顺,转祸为福乎!”众悦,许诺,即夜,还趋城。行立举火鼓噪,应之于内,引兵趋牙门。锜闻子良等举兵,怒,闻行立应之,抚膺曰:“吾何望矣!”跣走,匿楼下。亲将李钧引挽强三百趋山亭,欲战,行立伏兵邀斩之。锜举家皆哭,左右执锜,裹之以幕,缒于城下,械送京师。挽强、蕃落争自杀,尸相枕藉。癸酉,本军以闻。乙亥,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
这首诗的翻译和译文可能因个人理解而有所不同,以下是根据诗句内容提供的可能的翻译:
- 高崇文: 高崇文中是唐代的一位将领。他在蜀地担任官职长达一年,期间表现出忠诚和勇敢,但最终未能阻止叛乱的发生。他通过上表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担忧,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但他的命运最终还是被卷入了一场叛乱之中。
- 监军: 指唐朝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或参谋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下属将领的行为和军队的纪律。高崇文在此场合可能是向监军表达了他的忠诚和担忧。
- 仆射: 古代官员的职称之一,相当于现代的副职,如门下侍郎等。高崇文在这里可能是被任命为某个重要的职务,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实现。
- 宣州富饶: 宣州是唐代一个经济繁荣的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财富。李锜想要攻占宣州是因为他认为这里富有且易守难攻。
- 反逆: 指背叛朝廷的行为。此处指李锜对朝廷的反叛和不满,以及其试图自立为帝的野心。
- 安乐: 指和平、安定的生活状态。高崇文在此表示自己渴望过上和平宁静的生活,而非参与叛乱所带来的危险和苦难。
- 效死边陲: 指为保卫国家而英勇奋斗直至死亡。高崇文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忠诚和勇气。
- 本军: 指唐朝的军队。本军将此事情报告给了朝廷,说明高崇文的行为被记录下来并上报给了朝廷。
- 李锜: 李锜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他曾一度占据宣州,后来被其他将领击败。他被派遣去攻击宣州是为了夺取那里的丰富资源,同时也可能是因为报复或其他政治动机。
- 张子良、李奉仙、田少卿: 这是三位将领的名字,他们受命去执行攻击任务。他们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这次军事行动的成败。
- 掩埋: 指用草席或其他物品覆盖尸体以防尸体被暴露。这是古代战争中处理死者的一种方式。
- 紫宸殿: 指的是皇宫内的正殿,皇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大臣并进行重要的政治活动。大臣们在紫宸殿为武将武元衡贺喜,显示了对武元衡的尊敬和认可。
这首诗通过描述高崇文在面对叛乱时的选择和牺牲,展示了唐代将领们的困境和抉择。同时,它也反映了唐朝时期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将领们的困境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