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甲寅朔,日有食之。
乙卯,吕义忠奏克太原。丙辰,李德裕言于上曰:“王宰久应取泽州,今已迁延两月。盖宰与石雄素不叶,今得泽州,距上党犹二百里;而石雄所屯距上党才百五十里。宰恐攻泽州缀昭义大军,而雄得乘虚入上党独有其功耳。又宰生子晏实,其父智兴爱而子之,晏实今为磁州刺史,为刘稹所质。宰之顾望不敢进,或为此也。”上命德裕草诏赐宰,督其进兵。且曰:“朕顾兹小寇,终不贷刑。亦知晏实是卿爱弟,将申大义,在抑私怀。”
丁巳,以李石为太子少傅、分司,以河中节度使崔元式为河东节度使,石雄为河中节度使。元式,元略之弟也。
乙未,石雄拔良马等三寨一堡。
辛酉,太原献杨弁及其党五十四人,皆斩于狗脊岭。
壬申,李德裕言于上曰:“事固有激发而成功者:陛下命王宰趣磁州,而何弘敬出师;遣客军讨太原,而戍兵先取杨弁。今王宰久不进军,请徙刘沔镇河阳,仍令以义成精兵二千直抵万善,处宰肘腋之下。若宰识朝廷此意,必不敢淹留。若宰进军,沔以重兵在南,声势亦壮。”上曰:“善!”戊寅,以义成节度使刘沔为河阳节度使。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七 · 唐纪六十三
三月,甲寅朔(初一),日有食之。乙卯(初二),吕义忠奏克太原。丙辰(初三),李德裕言于上曰:“王宰久应取泽州,今已迁延两月。盖宰与石雄素不叶,今得泽州,距上党犹二百里;而石雄所屯距上党才百五十里。宰恐攻泽州缀昭义大军,而雄得乘虚入上党独有其功耳。又宰生子晏实,其父智兴爱而子之,晏实今为磁州刺史,为刘稹所质。”
译文:
在三月的第一个日子,太阳出现了蚀现象。第二天,吕义忠报告说他已经攻克了太原。到了第三天,李德裕对皇帝说:“王宰应该早就拿下泽州,但现在已经拖延了两个月。原因是王宰和石雄的关系一直不好,现在他得到了泽州,距离上党的距离还有二百里;而石雄的驻地距离上党却只有一百五十里。王宰担心攻打泽州会牵制昭义大军的力量,而石雄则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迅速进入上党独自立功。而且王宰有一个儿子名叫晏实,他的父亲王智兴很喜欢他,就把王晏实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来抚养,现在王晏实是磁州刺史,被刘稹所扣押。”
关键词注释:
- 资治通鉴:一部记载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和国家政策的编年体史书。
- 唐纪六十三:指的是唐代的第六十三个年号,即唐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的时期。
- 三月:农历三月,通常被认为是春季的最后一个月份。
- 甲寅朔:农历月初,即三月一日。
- 日有食之:指发生日食的现象。
- 乙卯:农历二月初二。
- 吕义忠: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后来因军事成就被封为义忠将军。
- 太原: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当时是唐朝的重要军事要塞之一。
- 石雄:唐朝时期的另一位将领,后成为河中节度使。
- 李德裕:唐朝时期的名将,后被任命为宰相,曾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等重大军事行动。
- 昭义大军:指的是昭义节度使统领的军队,是唐朝重要的边防力量之一。
- 上党: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当时是唐朝的军事防线之一。
- 王宰:唐朝时期的将领,后来因战功被封为宰。
- 刘稹:唐朝时期的藩镇割据者,曾一度控制了山西一带。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晚期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军事、政治问题。诗中提到的王宰和石雄两位将领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他们在争夺领土和权力上的争斗,揭示了当时社会内部的分裂与对立。同时,诗中的日食现象也象征着天象变化,可能预示着某种不祥之事的发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展示了唐朝晚期的历史风貌和当时的政治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