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岁,天下户四百九十五万五千一百五十一。
朝廷虽为党项置使,党项侵盗不已,攻陷邠、宁、盐州界城堡,屯叱利寨。宰相请遣使宣慰,上决意讨之。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下会昌六年(丙寅,公元八四六年)
春,二月,庚辰,以夏州节度使米暨为东北道招讨党项使。
上疾久未平,以为汉火德,改“洛”为“雒”。唐土德,不可以王气胜君名。三月,下诏改名炎。上自正月乙卯不视朝,宰相请见,不许。中外忧惧。
初,宪宗纳李锜妾郑氏,生光王怡。怡幼时,宫中皆以为不慧,太和以后,益自韬匿,群居游处,未尝发言。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诱其言以为戏笑,号曰光叔。上性豪迈,尤所不礼。及上疾笃,日不能言。诸宦官密于禁中定策,辛酉,下诏称:“皇子冲幼,须选贤德,光王怡可立为皇太叔,更名忱,应军国政事令权句当。”太叔见百官,哀戚满容;裁决庶务,咸当于理,人始知有隐德焉。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唐纪六十四
是岁,天下户四百九十五万五千一百五十一。
朝廷虽为党项置使,党项侵盗不已,攻陷邠、宁、盐州界城堡,屯叱利寨。宰相请遣使宣慰,上决意讨之。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下会昌六年(丙寅,公元八四六年)
春,二月,庚辰,以夏州节度使米暨为东北道招讨党项使。
上疾久未平,以为汉火德,改“洛”为“雒”。唐土德,不可以王气胜君名。三月,下诏改名炎。上自正月乙卯不视朝,宰相请见,不许。中外忧惧。
初,宪宗纳李锜妾郑氏,生光王怡。怡幼时,宫中皆以为不慧,太和以后,益自韬匿,群居游处,未尝发言。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诱其言以为戏笑,号曰光叔。上性豪迈,尤所不礼。及上疾笃,日不能言。诸宦官密于禁中定策,辛酉,下诏称:“皇子冲幼,须选贤德,光王怡可立为皇太叔,更名忱,应军国政事令权句当。”太叔见百官,哀戚满容;裁决庶务,咸当于理,人始知有隐德焉。
【译文】:
这一年,全国有四百九十五万户,五千五百一十五万零一百五十一人口。
唐朝朝廷虽然设置了党项使来治理党项地区的政治事务,但是党项的侵扰不断,攻占了豳、宁、盐三州的边境城堡,并驻扎在叱利寨。宰相请求派遣使者去安抚党项,皇帝决定出兵征讨党项。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下 会昌六年(丙寅,公元八四六年)
春季,二月,庚辰,任命夏州节度使米暨为东北道招讨党项使。
皇帝患病已经很久了,认为唐为火德,所以把“洛”改为“雒”,而唐属土德,不能用五行相胜的原则来制服皇帝的名字。三月,下韶书将年号改为“炎”,因为皇帝生病不能亲自处理政务,所以不允许大臣进见。当时朝中内外都很忧虑和害怕。
宪宗娶李锜的小妾郑氏生下儿子光王李怡。李怡小时候,宫中的人都认为他愚笨,到了太和年间,更加深藏不露,与其他人一起游玩时也不说话。文宗到十六宅设宴聚会,喜欢引诱他讲话取乐,因此给他取名为“光叔”。皇帝性情豪爽大度,特别不喜欢对别人无礼。后来皇帝病重,一天也不能说话了。宦官们暗中商议决定对策。辛酉,下韶书说:“皇子李冲年幼,需要选择贤德的人来辅佐,光王李怡可以封为皇太叔。再改名为李忱,主持军政大事。”皇太叔李忱接见百官,悲哀悲伤的样子充满整个面容;处理各种事务,都能合情合理,人们才真正知道李忱有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