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以兵部侍郎、判户部萧置同平章事。置,复之孙也。
加康承训检校右仆射,赏破蛮之功也。自馀奏功受赏者,皆承训子弟亲昵,烧营将校不迁一级,由是军中怨怒,声流道路。
五月,敕:“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比因罢节,颇多逃匿,宜令徐泗团练使选募军士三千人赴邕州防戍,待岭外事宁,即与代归。”
秋,七月,西川奏两林鬼主邀南诏蛮,败之,杀获甚众。保塞城使杜守连不从南诏,帅众诣黎州降。
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具知康承训所为,以书白宰相。承训亦自疑惧,累表辞疾,乃以承训为右武卫大将军、分司,以容管经略使张茵为岭南西道节度使,复以容管四州别为经略使。时南诏知邕州空竭,不复入寇,茵久之不敢进军取安南。夏侯孜荐骁卫将军高骈代之,乃以骈为安南都护、本管经略招讨使,茵所将兵悉以授之。骈,崇文之孙也,世在禁军。骈颇读书,好谈今古,两军宦官多誉之,累廷右神策都虞候;党项叛,将禁兵万人戍长武,屡有功,迁秦州防御使,复有功,故委以安南。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唐纪六十六译文:在唐代,有一位名叫萧置的官员担任兵部侍郎和户部判事。他是复之的孙子。康承训被加封为检校右仆射,以表彰他在平定蛮族战争中的贡献。其他因战功获得晋升的人都是康承训的亲近亲属。然而,军中对康承训的行为感到不满,怨言四起,传遍了大街小巷。

关键词注释:资治通鉴、唐代、兵部侍郎、户部判事、复之、检校右仆射、平蛮、亲昵、烧营将校、军怨怒、西川、邕州、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罢节、逃匿、徐泗团练使、南诏、两林鬼主、击败、保塞城使杜守连、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康承训疑惧、右武卫大将军、容管经略使张茵、安南都护、本管、招讨使、夏侯孜、骁卫将军高骈、安南都护、本管、经略招讨使、秦州防御使、夏侯孜推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唐代一位名叫萧置的官员因平蛮有功而受到朝廷重用。然而,他的下属对他的行为产生了不满,甚至有人因他而逃跑。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公。诗中的萧置是一个忠诚的官员,但他的行为却导致了军中的怨怒。这种矛盾反映了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现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