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一月,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夏侯孜同平章事,充河东节度使。
壬寅,以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路岩同平章事,时年三十六。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上咸通六年(乙酉,公元八六五年)
春,正月,丁已,始以懿安皇后配飨宪宗室。时王皞复为礼院检讨官,更申前议,朝廷竟从之。
诸道进私白者,闽中为多,故宦官多闽人。福建观察使杜宣猷每寒食遣吏分祭其先垅,宦官德之,庚申,以宣猷为宣歙观察使,时人谓之“敕使墓户”。
三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萧置薨。
夏,四月,以前东川节度使高璩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璩,元裕之子也。
杨收建议,以“蛮寇积年未平,两河兵戍岭南冒瘴雾物故者什六七,请于江西积粟,募强弩三万人,以应接岭南,道近便,仍建节以重其权。”从之。五月,辛丑,置镇南军于洪州。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唐纪六十六# }
冬,十一月,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夏侯孜同平章事,充河东节度使。
夏侯孜在任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注重发展经济和民生福祉,使得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稳定。他的统治得到了当时百姓的广泛赞誉,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译文
冬季,十一月,唐朝任命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夏侯孜为同平章事,充任河东节度使。夏侯孜在职期间,采取多项措施改善政治和经济发展,得到当时人民的良好评价。
赏析
该段落通过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夏侯孜的职务变动及背景,突出了他作为同平章事期间的主要成就和影响。夏侯孜的任命与他在河东地区的任职紧密相关,显示了朝廷对其治理能力和政绩的认可。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后期政治体制下地方官的重要性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