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壬子,赦天下。诏安南、邕州、西川诸军各保疆域,勿复进攻南诏。委刘潼晓谕,如能更修旧好,一切不问。置静海军于安南,以高骈为节度使。自李涿侵扰群蛮,为安南患殆将十年,至是始平。骈筑安南城,周三千步,造屋四十馀万间。
十二月,黠戛斯遣将军乙支连几入贡,奏遣鞍马迎册立使及请亥年历日。
以成德留后王景崇为节度使。
上好音乐宴游,殿前供奉乐工常近五百人,每月宴设不减十馀,水陆皆备,听乐观优,不知厌倦,赐与动及千缗。曲江,昆明、灞浐、南宫、北苑、昭应、咸阳,所欲游幸即行,不待供置,有司常具音乐、饮食、幄帟,诸王立马以备陪从。每行幸,内外诸司扈从者十馀万人,所费不可胜纪。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上咸通八年(丁亥,公元八六七年)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 · 唐纪六十六

十一月,壬子,赦天下。诏安南、邕州、西川诸军各保疆域,勿复进攻南诏。委刘潼晓谕,如能更修旧好,一切不问。置静海军于安南,以高骈为节度使。自李涿侵扰群蛮,为安南患殆将十年,至是始平。骈筑安南城,周三千步,造屋四十馀万间。

十二月,黠戛斯遣将军乙支连几入贡,奏遣鞍马迎册立使及请亥年历日。

以成德留后王景崇为节度使。

上好音乐宴游,殿前供奉乐工常近五百人,每月宴设不减十馀,水陆皆备,听乐观优,不知厌倦,赐与动及千缗。曲江,昆明、灞浐、南宫、北苑、昭应、咸阳,所欲游幸即行,不待供置,有司常具音乐、饮食、幄帟,诸王立马以备陪从。每行幸,内外诸司扈从者十馀万人,所费不可胜纪。

诗句解析: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唐纪六十六”: 此句说明《资治通鉴》的编纂范围以及所涵盖的历史时期。资治通鉴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唐哀帝共1302年的历史。该文涉及唐纪,表明主要记录唐代的历史。

译文:

十一月,壬子,大赦天下。皇帝诏令安南、邕州、西川诸军各自守护国土,不要再次进犯南诏。委派刘潼晓谕,若能重新和好,一概不予追究。在安南设置静海军,任命高骈为节度使。自李涿侵犯并骚扰群蛮,将近十年,至此平定。高骈修筑安南城,周长三千步,建造房屋四十多万间。

注释:

  • “壬子”: 干支纪日,表示这一天是农历的壬子日。
  • “大赦天下”: 表示皇帝颁布诏书进行赦免,免除全国百姓的罪行。
  • “安南、邕州、西川诸军各守疆域”: 强调各个军队必须保护各自的领土不被侵犯。
  • “勿复进攻南诏”: 表明不再对南诏国发起进攻或采取军事行动。
  • “委刘潼晓谕”: 指委派刘潼去传达皇帝的旨意和解释政策。
  • “一切不问”: 表示如果能够重新修好关系,皇帝不会追究过去的过错。
  • “置静海军于安南”: 在安南设立海军,这是军事防御措施的一部分。
  • “高骈”: 唐朝末年的将领,曾任节度使。

赏析:

此诗反映了懿宗时期的国家政策和对外关系的调整。《资治通鉴》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其编纂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决策和社会状况。诗中所体现的对外和平策略和内部稳定需求,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晚期的政治走向和国家治理理念的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