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宦者曹知悫,本华原富家子,有胆略。黄巢陷长安,知悫归乡里,集壮士,据嵯峨山南,为堡自固,巢党不敢近。知悫数遣壮士变衣服语言,效巢党,夜入长安攻贼营,贼惊以为鬼神;又疑其下有叛者,由是心不自安。朝廷闻而嘉之,就除内常侍,赐金紫。知悫闻车驾将还,谓人曰:“吾施小术,使诸军得成大功,从驾群臣但平步往来,俟至大散关,当阅其可归者纳之。”行在闻之,恐其为变;田令孜尤恶之,密以敕旨谕邠宁节度使王行瑜,使诛之。行瑜潜师自嵯峨山北乘高攻之,知悫不为备,举营尽殪。令孜益骄横,禁制天子,不得有所主断。上患其专,时语左右而流涕。
鹿晏弘引兵东出襄州,秦宗权遣其将秦诰、赵德諲将兵会之,共攻襄州,陷之;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臣容奔成都。德諲,蔡州人也。晏弘引兵转掠襄、邓、均、房、庐、寿,复还许州。忠武节度使周岌闻其至,弃镇走,晏弘遂据许州,自称留后,朝廷不能讨,因以为忠武节度使。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唐纪七十二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唐纪七十二

译文:曹知悫原本是华原的一个富家子弟,很有胆略。当黄巢攻陷长安城时,曹知悫回到家乡,召集壮士,据守在嵯峨山南面,修筑堡垒固守,黄巢的士兵不敢靠近。曹知悫多次派遣壮士们换衣服、模仿言语,装作成黄巢的军队的样子,晚上偷偷潜入长安城攻击敌军的营帐,黄巢的士兵非常惊讶,以为是鬼怪;又怀疑他部下有背叛的人,因此心里不安。朝廷听说后很赞赏他,就任命他为内常侍,并赐给他金紫。曹知悫听到皇帝要回长安的消息,对别人说:“我用小计谋让各军取得了巨大成就,跟随皇帝的群臣只是平平稳稳地来来往往,等到到达大散关,我将挑选可以回去的将领们放回。”然而行宫得知此事后,担心曹会叛乱,田令孜尤其厌恶他,秘密命令敕旨告诉邠宁节度使王行瑜,让他杀了曹知悫。王行瑜暗中派兵从嵯峨山北边登高攻打曹知悫,曹知悫没有防备,全军都被歼灭了。田令孜更加骄横跋扈,控制和限制天子,不能有所主断。皇帝对此感到担忧害怕,常常对身边的人流泪。

注释:资治通鉴(又称《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典籍,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卷二百五十六指的是这部史书中的具体一卷,而唐纪七十二则是该卷中的部分内容。初,宦者曹知悫,本华原富家子,有胆略。黄巢陷长安,知悫归乡里,集壮士,据嵯峨山南,为堡自固,巢党不敢近。这里的“宦者”指的是宦官,曹知悫是华原(今陕西华阴)人,出身于富裕家庭,具有一定的胆略和军事才能。黄巢攻陷长安城之后,曹知悫选择回归故里,集结了一些壮士,占据嵯峨山南面的堡垒进行自我防御。曹知悫通过伪装成黄巢军队的行为,成功吸引了敌人的注意,使他们误以为自己遇到了鬼神。尽管曹知悫采取了这些措施以迷惑敌人,但最终他还是未能阻止皇帝返回长安的计划,反而因为田令孜的厌恶而被密谋杀害。皇帝听闻这一消息后深感忧虑,甚至流下了眼泪。鹿晏弘引兵东出襄州,秦宗权派遣其将秦诰、赵德諲率领士兵会合他,共同进攻襄州,并将其攻克;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臣容逃往成都。德諲,蔡州人也。鹿晏弘带领部队转战到了襄州,秦宗权的将领们也一同前来会合,共同攻击襄州。鹿晏弘随后攻占了襄州,并将刘臣容驱逐出镇所。忠武节度使周岌听闻鹿晏弘的到来后,放弃了自己的镇所逃跑了。鹿晏弘于是占据了许州,自称留后,朝廷无法追究责任,于是鹿晏弘被提升为忠武节度使。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朝时期宦官曹知悫的事迹。曹知悫原是一个富有的华原富家子弟,因其出色的胆略和军事才能,被黄巢起义军俘虏至长安。在长安期间,曹知悫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勇敢,成功使黄巢起义军对其产生了极大的误解和恐慌,从而得以保住自己的性命。然而,他的聪明才智并未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反而因为田令孜的忌妒而被密谋杀害。此外,诗歌还描绘了其他几位重要人物的行动和命运。例如,鹿晏弘率军东出襄州并与秦宗权的军队会合,成功攻克襄州;而忠武节度使周岌则因害怕而放弃自己的镇所。这些描述反映了唐朝晚期的政治局势和军事动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