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骈迁家出居南第,师鐸以甲士百人为卫,其实囚之也。是日,宣军以所求未获,焚进奉两楼数十间,宝货悉为煨烬。己巳,师鐸于府厅视事,凡官吏非有兵权者皆如故,复迁骈于东第。自城陷,诸军大掠,昼夜不已。至是,师鐸始以先锋使唐宏为静街使,禁止之。骈先为盐铁使,积年不贡奉,货财在扬州者,填委如山。骈作郊天、御楼六军立仗仪服,及大殿元会、内署行幸供张器用,皆刻镂金玉、蟠龙蹙凤数十万事,悉为乱兵所掠,归于闾阎,张陈寝处其中。
庚午,获诸葛殷,杖杀之,弃尸道旁,怨家抉其目,断其舌,众以瓦石投之,须臾成冢。吕用之之败也,其党郑杞首归师鐸,师鐸署杞知海陵监事。杞至海陵,阴记高霸得失,闻于师鐸。霸获其书,杖杞背,断手足,刳目截舌,然后斩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 唐纪七十三》是唐代历史的重要记载,涵盖了公元887年至893年之间的重大事件。在这段历史中,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涉及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多个方面。下面是对这一历史文本的详细解读:
- 戊辰日事件详解
- 背景介绍:戊辰日,高骈被毕师铎迁至城南府第,并有甲士百人护卫其家,实际是将他囚禁。此事件反映了政治权力斗争中的残酷和不公。
- 事件经过:在城中军队要求未得以满足时,毕师铎下令焚毁进奉两楼数十间,使得大量财宝化为灰烬。
- 后续发展:高骈最终被流放到东第,而城中的军队则进行大肆劫掠,昼夜不息。
- 诸葛殷事件
- 事件详情:诸葛殷被捕获后遭杖刑而死,尸体被丢弃路边,怨家挖掘他的眼睛和舌头,用瓦石投掷,最终成为乱兵的牺牲品。
- 吕用之败逃
- 事件背景:吕用之失败后,他的同党郑杞首先向毕师铎归降。
- 后续行动:郑杞在海陵担任监事,记录高霸的军事活动,并向毕师铎报告。
- 高霸被害
- 事件背景:高霸在被俘后遭受了极其残酷的刑罚,包括被断手足、挖眼和割舌。
- 后续发展:高霸的尸体被弃置道旁,引起了公众极大的愤慨。
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唐朝晚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秩序的崩溃,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民众的苦难。通过深入分析这些事件,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和社会状况,以及这些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