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全武攻苏州,城中及援兵食皆尽。甲申,淮南所署苏州刺史台蒙弃城走,援兵亦遁。全武克苏州,追败周本等于望亭。独秦裴守昆山不下,全武帅万馀人攻之。裴屡出战,使病者被甲执矛,壮者彀弓弩,全武每为之却。全武檄裴令降。全武尝为僧,裴封函纳款,全武喜,召诸将发函,乃佛经一卷,全武大惭,曰:“裴不忧死,何暇戏予!”益兵攻城,引水灌之,城坏,食尽,裴乃降。钱镠设千人馔以待之,及出,羸兵不满百人。镠怒曰:“单弱如此,何敢久为旅拒!”对曰:“裴义不负杨公,今力屈而降耳,非心降也。”镠善其言。顾全武亦劝镠宥之,镠从之。时人称全武长者。
魏博节度使罗弘信薨,军中推其子节度副使绍威知留后。
汴将硃友恭将兵还自江、淮,过安州,或告刺史武瑜潜与淮南通,谋取汴军,冬,十月,己亥,友恭攻而杀之。
诗句大意:
顾全武,一位勇猛的武将,在唐朝末年担任重要军事职务。据《资治通鉴》记载,他于九月攻打苏州,但城内及援兵的粮食已消耗殆尽,刺史台蒙弃城而逃,顾全武最终攻克了苏州。此句表达了顾全武率领部众英勇战斗,最终取得胜利的情景。
译文及注释:
顾全武将攻陷苏州,城中及援兵的粮食都已耗尽。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了顾全武将军的勇武和战略智慧。诗中“甲申”指的是九月的某一天,是顾全武进攻苏州的时间。“淮南所署苏州刺史台濛弃城走”,描绘了当时局势的紧张和顾全武军队的强势。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周本、裴等人的抵抗,以及顾全武的回应,展现了战争中的复杂局面。
顾全武不仅以武力征服敌人,还善于用兵策略,如在攻破望亭后追击周本等,都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敌情的精准判断。此外,他对秦裴的宽容与信任,以及最终能够接受降将,显示了他的宽广胸襟和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
这首诗通过对顾全武将军军事行动的描写,不仅反映了唐朝末年战乱频繁的时代背景,也展示了顾全武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影响力。其诗词中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彰显了顾全武将军的英勇无畏与卓越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