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将周本救苏州,两浙将顾全武击破之。淮南将秦裴以兵三千人拔昆山而戍之。
以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马殷知武安留后。时湖南管内七州,贼帅杨师远据衡州,唐世旻据永州,蔡结据道州,陈彦谦据郴州,鲁景仁据连州,殷所得惟潭、邵而已。
义昌节度使卢彦威,性残虐,又不礼于邻道。与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争盐利,仁恭遣其子守文将兵袭沧州,彦威弃城,挈家奔魏州。罗弘信不纳,乃奔汴州。仁恭遂取沧、景、德三州,以守文为义昌留后。仁恭兵势益盛,自谓得天助,有并吞河朔之志,为守文请旌节,朝廷未许。会中使至范阳,仁恭语之曰:“旌节吾自有之,但欲得长安本色耳,何为累章见拒,为吾言之!”其悖慢如此。
硃全忠与刘仁恭修好,会魏博兵击李克用。夏,四月,丁未,全忠至巨鹿城下,败河东兵万馀人,遂北至青山口。
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七
(唐)司马光
【解析】
- 人物介绍:
- 周本:淮南将领,奉命救援苏州,在白方湖被顾全武击败。
- 顾全武:两浙将领,进攻苏州并成功破敌。
- 秦裴:淮南将领,以三千兵力拔昆山而戍之,坚守昆山直至粮尽援绝。
- 马殷:潭州刺史兼湖南军府事,接管武安留后。
- 杨师远:衡州节度使,占据衡阳。
- 唐世旻:永州节度使,控制永州。
- 蔡结:道州节度使,据有道州。
- 陈彦谦:郴州节度使,占据郴州。
- 鲁景仁:连州节度使,据有连州。
- 事件背景:
- 战局背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严重,各地节度使势力强大,中央政府权威下降。
- 地理位置:涉及地区包括苏州、湖州(今浙江吴兴)、湖州东边和西边的诸州。
- 战役过程:
- 起因:周本奉命救援苏州,但初战即遭失败。
- 进展:顾全武随后进攻苏州,周本再次败退。
- 结果与结局:最终顾全武攻克苏州,周本投降。
- 人物关系:
- 顾全武与周本之战:双方多次交战,周本在望亭被击败,最终被迫投降。
- 周本与马殷的接替:战后,由马殷接管武安留后职务。
- 杨师远与其他节度使的关系:其他节度使如唐世旻、蔡结等各自据地,形成对抗。
- 历史影响:
- 政治格局变化:藩镇割据加剧,中央集权进一步削弱。
- 军事策略转变:此战展示了军队在面对强敌时的困境,以及地方节度使的独立性增强。
- 文化影响:相关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 总结评价:
- 军事战术分析:顾全武和周本的多次交锋显示了战场上的策略多样性和灵活性。
- 领导风格对比:马殷的接管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也反映了地方势力的崛起。
- 时代背景考量: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