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立淑妃何氏为皇后。后,东川人,生德王、辉王。
威武节度使王潮弟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泉州刺史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
壬戌,王建自梓州还。戊辰,至成都。是岁,南诏骠信舜化有上皇帝书函及督爽牒中书木夹,年号中兴。朝廷欲以诏书报之。王建上言:“南诏小夷,不足辱诏书。臣在西南,彼必不敢犯塞。”从之。
黎、雅间有浅蛮曰刘王、郝王、杨王,各有部落,西川岁赐缯帛三千匹,使觇南诏,亦受南诏赂诇成都虚实。每节度使到官,三王帅酋长诣府,节度使自谓威德所致,表于朝廷。而三王阴与大将相表里,节度使或失大将心,则教诸蛮纷扰。先是节度使多文臣,不欲生事,故大将常籍此以邀姑息,而南诏亦凭之屡为边患。及王建镇西川,绝其旧赐,斩都押牙山行章以惩之。邛崃之南,不置鄣候,不戍一卒,蛮亦不敢侵盗。其后遣王宗播击南诏,三王漏泄军事,召而斩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一 · 唐纪七十七

戊寅,立淑妃何氏为皇后。后,东川人,生德王、辉王。

威武节度使王潮弟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泉州刺史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壬戌,王建自梓州还。戊辰,至成都。是岁,南诏骠信舜化有上皇帝书函及督爽牒中书木夹,年号中兴。朝廷欲以诏书报之。王建上言:“南诏小夷,不足辱诏书。臣在西南,彼必不敢犯塞。”从之。黎、雅间有浅蛮曰刘王、郝王、杨王,各有部落,西川岁赐缯帛三千匹,使觇南诏,亦受南诏赂诇成都虚实。每节度使到官,三王帅酋长诣府,节度使自谓威德所致,表于朝廷。而三王阴与大将相表里,节度使或失大将心,则教诸蛮纷扰。先是节度使多文臣,不欲生事,故大将常籍此以邀姑息,而南诏亦凭之屡为边患。及王建镇西川,绝其旧赐,斩都押牙山行章以惩之。邛崃之南,不置鄣候,不戍一卒,蛮亦不敢侵盗。其后遣王宗播击南诏,三王漏泄军事,召而斩之。

注释译文:

戊寅,唐朝皇帝立何氏为皇后。何氏,东川人,她生下了德王和辉王。

威武节度使王潮的弟弟审知,担任观察副使,但他犯了错误。王潮仍然对他进行鞭打。审知之面无惧色。王潮卧病在床,把儿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托付给审知,命他掌管军府事务。十二月,丁未日,王潮去世。审知因为责怪他哥哥泉州刺史审邽,审邽认为审知有功,推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向朝廷上表。

壬戌日,王建从梓州返回。戊辰日,到达成都。这一年,南诏骠信舜化发送了一封上皇帝的书函和一份督爽的牒文给中书省的木夹,并宣布了年号中兴。朝廷准备用诏书回复他们。王建说:“南诏是小夷国,不值得被侮辱。我在西南,他们一定不敢侵犯我。”朝廷听从了他的话。

黎州、雅州的边境地区有一些浅蛮族,称为刘王、郝王、杨王等,各自有自己的部落,西川每年赐给他们三千匹绸缎,让他们去侦察南诏的情况,他们也接受了南诏的贿赂来探听成都的虚实。每当一个节度使来到一个地方上任时,这三个王率领酋长们到府衙,节度使自认为是威德所致,上表朝廷。而三个王暗中与大将勾结,如果节度使失去大将的支持,他们就会教各蛮族纷乱起来。以前节度使大多是文官,不愿意引起事端,所以大将常常倚仗这个条件来请求姑息,而南诏也借此多次成为边防的祸患。当王建镇守西川时,断绝了他们的旧赐,杀了都押牙山行章作为惩戒。邛崃以南没有设置屏障和瞭哨,也不派士兵戍守,但蛮族也不敢侵犯。后来派遣王宗播攻击南诏,三王泄露军事信息,召他们回来后斩杀。

赏析: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主要记录了唐代宗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政治变动。通过对这段历史事件的叙述,我们可以理解唐代的政治环境、社会结构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例如,南诏骠信舜化的上皇帝书函及其督爽的牒文显示了当时政治上的紧张局势;同时,王建对南诏的处理方式也反映了他对地方治理的策略和智慧。此外,文章还涉及了一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如王潮与他的兄弟之间的权力斗争、王建对南诏的处理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复杂的政治生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