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海节度使裴枢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硃全忠荐之矣。
李克用使者还晋阳,言崔胤之横,克用曰:“胤为人臣,外倚贼势,内胁其君,既执朝政,又握兵权。权重则怨多,势侔则衅生,破家亡国,在眼中矣。”硃全忠将行,奏:“克用于臣,本无大嫌,乞厚加宠泽,遣大臣抚慰;俾知臣意。”进奏吏以白克用,克用笑曰:“贼欲有事淄青,畏吾掎其后耳!”
三月,戊午,硃全忠至大梁。王师范弟师鲁围齐州,硃友宁引兵击走之。师范遣兵益刘鄩军,友宁击取之。由是兗州援绝,葛从周引兵围之。友宁进攻青州;戊辰,全忠引四镇及魏博兵十万继之。
淮南将李神福围鄂州,望城中积荻,谓监军尹建峰曰:“今夕为公焚之。”建峰未之信。时杜洪求救于硃全忠,神福遣部将秦皋乘轻舟至滠口,举火炬于树杪。洪以为救兵至,果焚获以应之。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中的诗句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 翻译 注释 赏析
以清海节度使裴枢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硃全忠荐之矣。 “以”字表明了任命的动作,“清海节度使”指的是某位地方官员,“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是唐朝高级官职之一,“朱全忠荐之矣”说明此人被朱全忠举荐或认可。 这句话描述了裴枢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和同平章事的情境,反映了朱全忠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和权力。
李克用使者还晋阳,言崔胤之横,克用曰:“胤为人臣,外倚贼势,内胁其君,既执朝政,又握兵权。权重则怨多,势侔则衅生,破家亡国,在眼中矣。” “李克用使者”表明李克用的使者正在返回晋阳,“言崔胤之横”说明使者在谈论崔胤的问题,“克用曰”表明这是李克用的回应,“胤为人臣”是指崔胤作为人臣的行为,“外倚贼势”表示他在外依靠敌人势力,“内胁其君”是指他在朝廷内部威胁君主,“既执朝政”意味着他已经掌握了朝政大权,“又握兵权”指的是他还掌握军队的控制权,“权重则怨多,势侔则衅生,破家亡国,在眼中矣”总结了他的罪行和潜在威胁。 这句话反映了李克用对崔胤的批评,以及他对崔胤可能带来的政治不稳定的担忧。
朱全忠将行,奏:“克用于臣,本无大嫌,乞厚加宠泽,遣大臣抚慰;俾知臣意。”进奏吏以白克用,克用笑曰:“贼欲有事淄青,畏吾掎其后耳!” “朱全忠将行”表明朱全忠即将出发,“奏”即上奏皇帝,“克用于臣,本无大嫌”表示李克用认为自己与朱全忠并无大的矛盾或不满,“乞厚加宠泽”意味着希望皇帝能够给予厚待,“遣大臣抚慰”则是派遣大臣去安慰他,“俾知臣意”表示让李克用知道自己的意图或想法。 这句话反映了李克用对朱全忠的态度,尽管表面上看似和解,但李克用的笑声暗示了他内心的警惕和不安全感。
淮南将李神福围鄂州,望城中积荻,谓监军尹建峰曰:“今夕为公焚之。”建峰未之信。时杜洪求救于硃全忠,神福遣部将秦皋乘轻舟至滠口,举火炬于树杪。洪以为救兵至,果焚获以应之。 “淮南将李神福围鄂州”表明淮南将领李神福已经包围了鄂州,“望城中积荻”意味着他注意到城中堆积了大量的芦苇。“谓监军尹建峰曰:‘今夕为公焚之’”说明他计划在今晚烧毁这些芦苇,以此来迷惑敌人,“建峰未之信”表示尹建峰不相信这个计策。“时杜洪求救于朱全忠,神福遣部将秦皋乘轻舟至滠口”说明杜洪曾经向朱全忠求援,而神福派秦皋乘坐小船来到滠口(一个地名),并在那里点燃了树上的芦苇。“举火炬于树杪”指的是他点燃了树上的芦苇。“洪以为救兵至,果焚获以应之”表示杜洪相信了神福的话,认为他是救援部队,因此真的烧毁了芦苇以响应。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智谋对抗的场景,其中李神福使用了一种心理战术来误导敌人,而尹建峰起初并不相信他的计策。

《资治通鉴》中的这些诗句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信息,也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策略思维。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同时,这些诗句也提醒现代人,在面对复杂局势时,需要运用智慧和策略来应对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