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翰林学士承旨韩偓之登进士第也,御史大夫赵崇知贡举。上返自凤翔,欲用偓为相,偓荐崇及兵部侍郎王赞自代。上欲从之,崔胤恶其分己权,使硃全忠入争之。全忠见上曰:“赵崇轻薄之魁,王赞无才用,韩偓何得妄荐为相!”上见全忠怒甚,不得已,癸未,贬偓濮州司马。上密与偓泣别,偓曰:“吻人非复前来之比,臣得远贬及死乃幸耳,不忍见篡弑之辱!”
己丑,上令硃全忠与李茂贞书,取平原公主。茂贞不敢违,遽归之。
壬辰,以硃友裕为镇国节度使。
乙未,全忠奏留步骑万人于故两军,以硃友伦为左军宿卫都指挥使,又以汴将张廷范为宫苑使,王殷为皇城使,蒋玄晖充街使。于是全忠之党布列遍于禁卫及京辅。戊戌,全忠辞归镇,留宴寿春殿,又饯之于延喜楼。上临轩泣别,令于楼前上马。上又赐全忠诗,全忠亦和进;又赐《杨柳枝辞》五首。百官班辞于长乐驿。崔胤独送至霸桥,自置饯席,夜二鼓,胤始还入城。上复召对,问以全忠安否,置酒奏乐,至四鼓乃罢。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唐纪八十

初,翰林学士承旨韩偓之登进士第也,御史大夫赵崇知贡举。上返自凤翔,欲用偓为相,偓荐崇及兵部侍郎王赞自代。上欲从之,崔胤恶其分己权,使朱全忠入争之。全忠见上曰:“赵崇轻薄之魁,王赞无才用,韩偓何得妄荐为相!”上见全忠怒甚,不得已,癸未,贬偓濮州司马。上密与偓泣别,偓曰:“吾门非复前来之比,臣得远贬及死乃幸耳,不忍见篡弑之辱!”

己丑,上令朱全忠与李茂贞书,取平原公主。茂贞不敢违,遽归之。

壬辰,以朱友裕为镇国节度使。

乙未,全忠奏留步骑万人于故两军,以硃友伦为左军宿卫都指挥使,又以汴将张廷范为宫苑使,王殷为皇城使,蒋玄晖充街使。于是全忠之党布列遍于禁卫及京辅。

戊戌,全忠辞归镇,留宴寿春殿,又饯之于延喜楼。上临轩泣别,令于楼前上马。上又赐全忠诗,全忠亦和进;又赐《杨柳枝辞》五首。百官班辞于长乐驿。崔胤独送至霸桥,自置饯席,夜二鼓,胤始还入城。上复召对,问以全忠安否,置酒奏乐,至四鼓乃罢。

赏析:

本篇主要记录了唐昭宗时期的一段政治风波。韩偓因被赵崇推荐而成为宰相的候选人,然而在崔胤的反对下,韩偓被贬为濮州司马。与此同时,崔胤利用朱全忠的力量,试图夺取韩偓的地位。朱全忠则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整个事件充满了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展现了唐昭宗时期的政治复杂性和动荡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本篇记载的事件是唐昭宗时期政治斗争的重要部分。韩偓、赵崇等人的政治活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揭示了当时朝政的混乱和不稳定。此外,崔胤、朱全忠等人的政治手腕和策略,也展示了唐朝后期政治斗争的特点。

从文学角度来看,本篇通过丰富的人物描绘和情节设置,生动地展现了唐昭宗时期的政治风云。韩偓的忠诚与无奈、赵崇的权力欲望、崔胤的阴谋诡计、朱全忠的野心勃勃等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本篇通过对唐昭宗时期政治斗争的描述,展现了当时朝政的混乱和不稳定,同时也反映了唐朝后期政治斗争的特点和风格。无论是从历史还是文学的角度来看,本篇都是一篇值得一读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