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密承制加硃瑾东面诸道行营副都统、同平章事,以升州刺史李神福为淮南行军司马、鄂岳行营招讨使,舒州团练使刘有副之,将兵击杜洪。洪将骆殷戍永兴,弃城走,县民方诏据城降。神福曰:“永兴大县,馈运所仰,已得鄂之半矣!”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三 · 唐纪七十九

杨行密承制加朱瑾东面诸道行营副都统、同平章事,以升州刺史李神福为淮南行军司马、鄂岳行营招讨使,舒州团练使刘有副之,将兵击杜洪。洪将骆殷戍永兴,弃城走,县民方诏据城降。神福曰:“永兴大县,馈运所仰,已得鄂之半矣!”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是唐代的一段历史记载。诗中描述了唐朝末年,杨行密承制加朱瑾东面诸道行营副都统、同平章事,同时任命升州刺史李神福为淮南行军司马、鄂岳行营招讨使,舒州团练使刘也有副之,将兵击杜洪。杜洪将骆殷戍永兴,弃城走,县民方诏据城降。李神福说:“永兴大县,馈运所仰,已得鄂之半矣!”

注释:

  1. 资治通鉴(Zi Zheng Tong Jian):《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全书294卷,共300多万字,记事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止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该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 朱瑾:朱瑾是唐朝后期的一位官员,曾任东面诸道行营副都统、同平章事等职。
  3. 升州刺史:升州刺史是指唐朝时期在升州的刺史官职。
  4. 鄂岳行营招讨使:鄂岳行营招讨使是指唐末在鄂岳地区担任行营招讨使的官员。
  5. 骆殷:骆殷是杜洪手下的将领,他曾经驻守过永兴城。
  6. 方诏:方诏是永兴县的一位百姓,他在杜洪放弃永兴城后,选择投降了杨行密。
  7. 李神福:李神福是杨行密手下的一位将领,他曾被任命为淮南行军司马、鄂岳行营招讨使。
  8. 永兴:永兴是一个地名,位于现在的湖北省。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战争纷争。诗中描绘了杨行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任命朱瑾为东面诸道行营副都统、同平章事,同时任命李神福为淮南行军司马、鄂岳行营招讨使,以打击敌人的力量。然而,杜洪却选择了放弃永兴城,让百姓投降杨行密。这一情节反映出唐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以及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