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光曰:宦官用权,为国家患,其来久矣。盖以出入宫禁,人主自幼及长,与之亲狎,非如三公六卿,进见有时,可严惮也。其间复有性识儇利,语言辩给,善伺候颜色,承迎志趣,受命则无违迁之忠,使令则有称惬之效。自非上智之主,烛知物情,虑患深远,侍奉之外,不任以事,则近者日亲,远者日疏,甘言悲辞之请有时而从,浸润肤受之诉有时而听。于是黜陟刑赏之政,潜移于近习而不自知,如饮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黜陟刑赏之柄移而国家不危乱者,未之有也。
东汉之衰,宦官最名骄横,然皆假人主之权,依凭城社,以浊乱天下,未有能劫胁天子如制婴儿,废置在手。东西出其意,使天子畏之若乘虎狼而挟蛇虺如唐世者也。所以然者非它,汉不握兵,唐握兵故也。
臣光曰:自古以来,宦官用权,为国家之患,久矣。盖因出入宫禁,与天子自幼及长,亲狎无间,非如三公六卿,进见有时,可严惮也。且其性识儇利,语言辩给,善伺颜色,承迎志趣,受命则无违迁之忠,使令则有称惬之效。自非上智之主,烛知物情,虑患深远,侍奉之外,不任以事,则近者日亲,远者日疏,甘言悲辞之请有时而从,浸润肤受之诉有时而听。于是黜陟刑赏之政,潜移于近习而不自知,如饮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
译文:
自从宦官进入国家权力中心以来,就成为了国家的祸害。他们可以自由进出皇宫,与皇帝从小长大,亲近无间;不像三公、六卿那样,有规定的上朝时间,令人敬畏。而且他们机智灵活,善于观察和应对皇帝的情绪。如果不是明智的君主,懂得人情世故,考虑问题深远,那么皇帝的身边就会越来越亲近他们,而远离他们的大臣们就会越来越疏远。他们有时迎合皇帝的喜好和请求,有时又向皇帝提出一些琐碎的要求和投诉。这样,皇帝对官员的升降奖惩大权就被宦官暗中操纵了。就像喝甜酒一样,人们享受它的味道而忘记了其中的酒精,完全沉溺其中。
注释:
-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三涵盖原著全文和白话文版本,有详细的释义、注解与注释,助你理解深意。
- 资治通鉴原文带拼音及翻译,【资治通鉴】「唐纪十九」起玄黓敦牂,尽柔兆阉茂,凡五年。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下永淳元年(壬午,公元六八二年)春,二月,作万泉宫于蓝田。
- 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